机器人将替代上亿中国人口?AI技术进入“慢车道”?
作者头像
  • 韩悦
  • 2020-04-10 14:03:30 8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这两个词汇,现在已不再像过去那样令人感到新奇。然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在一次论坛上指出,我国每年的劳动人口在逐年减少,与此同时,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却十分显著,甚至超过了新增的劳动人口。这意味着什么呢?

预计到本世纪中叶,我国的劳动人口可能会减少约两亿人。这听起来确实令人担忧。随着养老负担加重,资金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不过,专家认为情况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糟糕。如果我们能赶上第四次工业革命,也许还能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有望替代两亿至三亿的劳动力。到2030年,全球将有大约八亿人的工作岗位被机器取代。

那么,让我们看看,这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未来能在哪些领域找到就业机会吧?

一、重复性高的工作

重复性较高的工作在未来基本上都会被机器人取代。以快递分拣为例,京东等多家电商平台已经开始了机器人的使用。近年来,各种工业展览会上也经常能看到人工智能和工业机器人的结合。这些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化升级,主要负责搬运、检测等工作。

这些行业需要大量人力,成本也很高。使用机器人不仅可以加快工作进度,还可以解决成本问题。目前,这样的实际案例已经存在。从技术角度来看,这并不难。许多企业,比如华为,也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

二、数据处理和预测类工作

这些工作通过人工智能处理,效率可能更高,并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但人工智能始终应是辅助人类,而非取代人类。以中国围棋天才柯洁为例,尽管他在比赛中输给了人工智能——阿尔法狗,但这并不意味着柯洁的技术水平低。人工智能应该在训练中发挥作用,而不是作为竞争对手。否则,它会变得像人类一样,从而引发一些伦理问题。

三、危险性高的工作

例如高空作业和长途运输,未来这些工作也可能被机器人取代。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发展方向,因为这些工作本身具有很高的风险。如果让机器人来完成,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因此,黄益平的观点是,我们不必过分担心未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机器人有可能成为下一代强有力的劳动力。

然而,这也带来一个问题:随着机器人能够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许多人可能会面临失业的风险。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才能避免被淘汰呢?

首先,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换句话说,就是敢于面对新的事物!只有拥有一颗好奇的心,你才会去探索、去关注。随后,你就会想要去了解和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你会主动去学习和了解。

因此,只要你不断前进,被淘汰的一定不会是你,而是那些不思进取、随波逐流的人。无论是人工智能还是其他技术,它们都会带来新的时代变革。只要你跟上了时代的步伐,你就永远是成功的。

其次,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因为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职业是否会被取代,招聘的本质不会改变。企业招聘的目的是寻找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的人。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存在的价值。

因此,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你才能留下来,不被淘汰。因为你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企业留下你的理由。而人工智能,终究无法替代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人。

解决了劳动人口的问题,我们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就不再那么棘手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劳动人口只是问题的一部分,我们还需要面对很多其他挑战。

首先是养老金缺口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大问题!随着老年人口增加,支付养老金的人数也随之增多;支付养老金的人数增多,意味着国家在这方面的需求也会增加。这些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难题。

未来,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可能需要推行延迟退休、增加国有资产划拨、减少不同人群养老金支付差异等措施。此外,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对养老金的需求也会增加。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拥有更多劳动力和创造更多价值的重要性就更加凸显了。

所以,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取代部分工作并不是坏事。它们或许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养老金缺口等问题,未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依然充满希望。不必为未富先老而担忧,顺其自然就好。

此外,也不必过于担心未来会被机器人取代。虽然机器人在某些方面比人类更强,但在智慧方面,它们仍然局限于某些特定领域。尽管它们的学习能力更强,但毕竟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人类依然是“造物主”。

只要合理利用,不断增加的机器人数量只会带来更多生产效益,而不是带来替代风险。你认为呢?是人工智能更强大,还是人类更强大?快来留言分享你的看法吧!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韩悦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慢车道中国机器人替代人口进入技术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