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各地的反诈中心,每天都在上演着反诈劝阻被拒的情景。
去年7月,有人冒充公检法人员对江苏南通的一位在职女教师朱女士实施诈骗。尽管南通市反诈中心的民警多次打电话提醒和劝阻,朱女士始终不相信警方的话,反而坚信诈骗分子所编造的“特派员”身份。
最终,在她帮助犯罪嫌疑人诈骗他人时被识破,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此时,她已损失超过140万元,其中大部分资金都是她从银行贷款来的。
在深圳的反诈中心,每天需要拨打上千个劝阻电话,高峰时期甚至达到1900多个。为了劝阻一个人,通常至少要打5通电话。一位退休女教师曾遭遇冒充公检法人员的诈骗,民警多次通过反诈专线进行劝阻,但她始终不听,甚至在被扫帚赶出门外后仍继续与诈骗分子联系。直到她被骗超过800万元,才终于醒悟。
据记者了解到,尽管近年来警方通过电话劝阻成功阻止了一些电信网络诈骗,但由于受害者深陷骗局、预警数量庞大、劝阻时间长以及各地反诈号码知名度不高等问题,公众对反诈号码的认知仍有待提升,这使得警方在劝阻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
为此,公安部刑侦局联合阿里巴巴开发了“钱盾反诈机器人”,通过短信、电话和闪信等方式,与警方的劝阻工作形成合力,实现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两升两降”的目标。12月16日,这款机器人在北京瑞安宾馆正式发布。
钱盾反诈机器人具备五大核心功能:
一是权威认证。该系统通过统一的专用号码平台,如同警察出示工作证件一样,直接向潜在受害者表明身份。
二是全渠道触达。利用电话、短信和闪信三种渠道,快速覆盖所有潜在受害者。
三是智能交互。钱盾反诈机器人运用深度学习技术和经典话术,能够与潜在受害者进行有效互动,引导他们摆脱诈骗分子的控制,解决警力不足的问题。
四是个性化推送。民警可以在上门劝阻前,根据反诈机器人的信息准备有针对性的劝阻工作。
五是精准拦截。钱盾反诈机器人目前每天平均拦截3000起诈骗,劝阻成功率高达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