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举办了河北省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开机仪式。这标志着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的外科手术正式进入了“机器人辅助微创腔镜”时代,对河北省的外科手术技术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仪式由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党委副书记李晓玲主持,出席仪式的嘉宾包括河北省卫健委党组成员、省计生协专职副会长许钢柱,河北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单保恩,以及直观复兴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北区经理周建童。他们分别发表了致辞并进行了剪彩仪式。
单保恩院长表示,该台最新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肿瘤学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款手术机器人具有创新性的解剖路径、清晰的视野和先进的技术平台,能够使医生更精确地控制外科微创手术器械,执行更复杂的多象限手术,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许钢柱副会长指出,新一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投入使用,将在医院各类复杂外科手术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微创手术向更加精准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提升了医院的疑难病症诊治水平,还满足了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了更高品质的服务。
据了解,此次引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具备复杂的结构,包括医生控制平台、患者手术平台和视频影像平台三大模块,配备了四只灵活的机械臂。这些机械臂突破了人类手部的限制,可以旋转540度,比人手的活动范围大三倍,并且具有自动滤除手部颤抖的功能,有效降低了手术中的意外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
此外,手术机器人还突破了人眼的局限,其内置的3D摄像头可以进入人体内部,提供真实的三维视觉图像,放大倍数可达10至15倍,即使是微小的血管也能清晰可见。手术机器人还能突破空间限制,允许外科医生在远离手术台的操控台上观察手术画面并进行操作。系统将医生的操作转化为数据信息,再通过处理后传递给机械臂,由其执行具体的手术任务。
相比传统的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的手术更加精准微创,创伤小、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降低。对于主刀医生而言,使用机器人可以减轻体力负担,延长职业生涯,并逐步开展更为复杂和高难度的手术。而对于患者来说,他们可以从这种新型手术方式中获得诸多好处,如切口变小、康复时间缩短、住院天数减少等。
在河北省首台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试运行期间,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已经成功完成了12例机器人手术。这款手术机器人适用于多个科室,包括胃肠外科、泌尿外科、妇科、胸外科、小儿外科、甲状腺外科和肝胆胰腺外科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优化、精准和安全的治疗方案,进一步提升了河北省疑难重症的诊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