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市场的快速发展,市场上曾出现一些智能咨询机器人,但它们的实际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客服机器人常常答非所问,导致用户体验不佳。然而,创业者李华康的研发成果打破了这一局限。
2004年,刚创业不久的李华康在上海交通大学接待了一位来自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的教授。“我的梦想是把毕生所学的技术做到极致,并将其公开造福全人类。”教授的话激励了初出茅庐的李华康。在后来的创业课程中,导师提问:“如果回到十年前,你会选择做什么?”有人回答买房或炒股,但李华康内心坚定,依然选择了技术创业。因为,他希望将自己的技术产品化、市场化,真正服务广大民众,实现自己的理想。
李华康一直在探索创业之路。2011年,他注意到驾驶禁酒令的出台,于是萌生了开发打车软件的想法。尽管最初并未获得家人的支持,但五年后,网约车市场迎来了2亿用户。2013年,从阿里云离职后,他提出了开发云OA软件的计划,起初并不被朋友看好,但五年后,SaaS OA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0亿元,未来还将向移动办公领域扩展。李华康自2017年开始创业,2018年专注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抽取和智能咨询服务,坚信五年后这将是一个广阔的市场。
当前,市面上大多数智能咨询机器人采用的是关键词匹配和一问一答的形式,这意味着它们无法记住之前的对话内容,也无法处理模糊问题。而李华康研发的智能咨询服务机器人则采用了多轮对话模式,并具备一定的发散思维能力。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不同于传统的逐条数据录入方式,李华康的智能咨询机器人能够通过文件、PDF、表格甚至网页等多种形式自动录入知识。目前,该项目已申请了13项发明专利,获得了17项软件著作权。企业目标是让不懂人工智能算法的客服人员,通过简单的选择和配置操作,快速构建咨询机器人,从而降低客服系统的运行和维护成本。
人工智能不仅是热门话题,还蕴含巨大的商业价值。但相比商业利益,李华康更注重技术的深度开发。他相信,只有不怕困难,付出比别人多100%的努力,才能在创业道路上取得成功。
更多详情,请关注本周五22:00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财经频道《创业英雄汇》。
本期编辑:邵冠豪
(转载请注明出处:央视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