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米机器人 | 中国约40%制造业休息力受机器人运用的潜在影响
作者头像
  • 平乐呀
  • 2020-04-11 08:46:54 1

在中国制造业面临内外压力的背景下,其现状如何?武汉大学质量发展战略研究院通过对近2000家制造企业进行详尽调研,揭示了中国制造业在多个方面的最新发展情况。

该研究通过分析创新状况、营商环境以及“机器人换人”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了全面描绘。调研发现,从2015年至2017年,参与调研的中国制造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从1.8%提升到了2.2%,平均每年增长0.2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制造业的研发投入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但与美国和日本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创新投入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创新收益的显著提升。创新收益最直观的表现是新产品的推出。数据显示,接受调研的销售企业中,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24.6%逐年递增至2017年的29.1%,年均增长2.3个百分点。此外,新产品的附加值也在逐步提高,2017年全国领先的新产品销售额占比达到了12.6%,比201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

然而,不同类型的制造企业在创新能力上存在差异。报告显示,当前民营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在创新方面面临较大挑战,其研发部门设立率低于整体平均水平,且拥有专利的小型企业数量也相对较少。

除了技术创新,中国制造业还致力于提升产品质量,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变化。调研显示,80.7%的企业在过去三年内增加了质量投入,85.4%的企业表示其产品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企业更加重视产品质量的原因在于消费者需求的升级,其中43%的企业认为产品需求是推动质量提升的主要因素。

与此同时,企业对品牌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高。2017年,47.3%的受访企业拥有自主品牌,比2016年增加了2.3个百分点。尽管如此,部分企业在提升质量过程中仍面临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仅有33.8%的企业在遭遇侵权时选择提起诉讼。

为了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中国制造业正加速推进智能化升级。调研显示,2008年至2017年间,使用机器人的企业所雇用的劳动力比例从12%上升到37%,表明约40%的制造业劳动力受到了机器人应用的影响。2015年至2017年,使用机器人的企业比例从8.1%增加到13.4%,年均增长率高达57%。机器人的引入不仅减少了初中及以下学历员工的数量,还增加了大学及以上学历员工的比例。

在运营端,企业正在利用数据分析来支持决策制定。43.2%的受访企业表示其决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驱动,70.5%的企业每日使用数据做决策,23.7%的企业至少每周或每月使用数据做决策。

此外,本次调研还考察了企业对于营商环境的感知。数据显示,企业对营商环境的总体评分为7.3分(满分10分)。审批流程的简化使企业每月办理行政审批的平均时间从2015年的14.2天缩短至2017年的4.5天,降幅达68.3%。然而,中小企业在营商环境方面仍面临较多挑战,其总体评价低于大型企业,特别是在行政收费规范性和投资优惠公平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融资贷款方面,大型企业占据较大比例,而小微企业获得的资金支持则相对较少。

综上所述,中国制造业在多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需在创新能力、品牌建设以及营商环境等方面进一步努力。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平乐呀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机器人中国潜在制造业休息运用影响40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