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致力于推动机器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发布了《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19-2022年)》。该行动方案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到2022年,北京市的机器人产业将实现稳步增长,形成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并构建起以医疗健康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和仓储物流机器人为主导的“4+1”发展格局。预计全市机器人产业收入将超过120亿元。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表示,北京市将依靠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基础扎实且市场潜力巨大的骨干企业,形成以医疗健康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和仓储物流机器人为主要方向的产业链分工合作模式。重点推广四大产业创新模式,激活三大应用服务市场,解决两大产业协同问题,构建具有北京乃至京津冀特色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生态,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策源地和应用示范高地。
根据计划,到2022年,北京市的机器人创新能力将显著增强,产业实力大幅提升,示范应用效果显著,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重要影响力。届时,机器人关键技术将取得突破,在新型传动、人机交互和仿生等领域将涌现出一批标志性创新成果。医疗健康、特种、协作和仓储物流机器人等领域将培育出2至3家国际领先企业和10家国内细分领域的领军企业,并建设1至2个特色产业基地。同时,将筛选一批机器人创新应用示范场景,推动工业机器人在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的应用,进一步扩大其影响力。服务和特种机器人将在民生、安全、应急和物流等领域取得新的进展,带动北京市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未来,北京市将继续激活多个应用服务市场,例如推进骨科手术机器人应用中心建设,推广医疗健康机器人在医院和养老机构的应用,扩展5G远程操控手术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此外,还将支持企业在国家先进医疗设备应用示范和智慧健康养老应用试点示范项目中发挥作用。同时,支持仓储物流和服务机器人、安全应急等特种机器人在城市副中心、大兴机场等重点区域及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中率先示范应用,以拓展产品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