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把外科手术带入愈加高精尖新时代
作者头像
  • 云集响应
  • 2020-04-11 14:16:43 1

我们致力于探索微创治疗方法,旨在减少手术创伤,从而实现患者的快速康复和肿瘤根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胰腺疾病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沈柏用明确指出,机器人手术在胰腺手术中的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传统开腹手术。不过,他也坦诚地提到,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学习曲线非常关键。对于这类复杂且充满不确定性的手术,以往的研究表明,40到80例手术还不足以完全掌握机器人手术技巧。只有累积到250例以上,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才能显著低于平均水平,且更加稳定。

目前,瑞金医院已经完成了超过1600例机器人辅助胰腺手术。

昨日,由国家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联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等机构共同主办的2019公济普外论坛暨第二届长三角城市群肝胆胰外科及胃肠外科联盟会议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南部院区举行。此次论坛借助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凝聚力,构建了一个专业学术交流平台,推动肝胆胰外科及胃肠外科的发展。

会上,沈柏用带来了关于机器人胰腺手术热点问题的演讲,将肝胆胰和胃肠外科领域的进展从传统的腹腔镜微创手术扩展到机器人辅助手术。

可以预见的是,机器人辅助手术将会变得更加精确和普遍。作为此次论坛的举办地,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在12月13日迎来了上海首台第四代达芬奇Xi型手术机器人。医院表示,引入手术机器人技术将开启普外科手术的新纪元,未来借助5G网络,医院还可以开展远程手术,实现不同医院、城市乃至国际间的合作,进一步发挥区域引领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快数字医疗普及,满足更多人的医疗需求。

据统计,从2015年至2019年,中国共进行了23096例肝移植手术,其中公民逝世后器官捐赠的肝移植占19956例,活体肝移植则为3140例,总量在全球排名第二。除了数量上的增长,中国肝移植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无肝期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输血量逐年下降。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树兰国际医院院长郑树森在《中国肝移植现状与发展方向》的报告中指出,多次腹腔镜手术、补救性肝移植等复杂手术越来越多,而少出血、少输血、自体输血成为衡量手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外科手术是一把双刃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强调,如何在治疗疾病的同时尽可能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生理和心理创伤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他在题为《创新引领腔镜外科发展》的演讲中介绍了邵逸夫医院在区域肝血流阻断方面的突破性进展。

除了高端学术交流,本次论坛还设置了多个专题频道,包括名家道术合一、肿瘤精准论道、中国声音、智能时代、多学科协作(MDT)探讨等,通过专题报告和热点讨论的形式,对肿瘤外科和肝脏移植领域的发展前沿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深入广泛的讨论。

“立足上海,放眼长三角,面向全国。”据主办方介绍,本次会议是长三角城市群肝胆胰外科联盟和胃肠外科联盟的第二次学术大会,同时也是公济乳甲外科论坛的首次会议。大会邀请了多位在胃癌、结直肠癌、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及肝脏移植等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和学者,围绕疾病的规范化治疗、个性化治疗、精准化治疗、手术技术进展、基础研究及转化研究等热门话题进行了广泛的经验交流和深入研究。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云集响应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达芬奇手术高精尖愈加带入新时代机器人外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