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是时分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了吗?
作者头像
  • 赵龙
  • 2020-04-25 11:54:10 2

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给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由于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医护人员面临的风险尤为严重。如果能够在一些易传播的环境中启用机器人来替代人类工作,或许可以降低被感染的风险。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智能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的应用。

目前,移动消毒机器人已经在武汉和上海的抗疫前线投入使用。这些机器人不仅可以在医院的病房、门诊或实验室中移动消毒,还可以在社区内高效地完成电话排查任务。在特定区域和道路上,这些机器人通过喊话来协助警务巡查。

一种特别的消毒机器人集成了过氧化氢设备,可以在无人环境下自主导航和移动,实现对室内的全方位消毒。这种机器人可以深入疫情严重的区域,减少消毒人员的感染风险。相比传统的手动消毒或固定式消毒设备,移动消毒机器人可以在移动过程中完成消毒工作,降低了感染的风险。

众所周知,智能语音助手的发展非常迅速,许多科技公司都在积极提升这一领域的能力。在此次疫情期间,智能语音机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某些社区已经开始使用智能语音系统进行疫情排查,通过人机对话的方式,快速收集和整理信息。智能语音机器人可以在短短几分钟内拨打数百个电话,与目标用户进行多轮互动,收集和确认包括身份信息、活动轨迹、接触人群和健康状况等关键信息。在收集完信息后,机器人会自动分类并汇总数据,每天向相关部门提供统计数据。

宣传在疫情防控中同样重要。有些地方利用机器人不断地提醒公众佩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地方,并及时就医。这些巡逻机器人通过语音播报功能,时刻提醒人们注意个人安全。此外,这些机器人还能将数据和图像实时传送到公安部门的后台系统,实现自动巡航。

在这场疫情中,许多互联网公司纷纷行动起来,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开发各种智能化服务。例如,百度、腾讯、搜狗、今日头条、阿里巴巴等公司提供了多种服务,使市民能够在家了解疫情动态、寻求医疗咨询、查找最近的发热门诊、查询同乘交通工具等信息。这些都是大数据应用的具体体现。此外,区块链、可追溯性、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也在逐渐应用于疫情防控中。

此外,还有一些机器人提供了送餐服务。在一些医院的隔离病区内,机器人可以将饭菜送到指定的房间门口。医护人员只需设置好路径和放置餐盘,机器人就能平稳地将食物送达。

随着返程高峰的到来,除了对疫源地人员的关注外,加强对公共场所活动人群的排查和防控也成为重点。由于公共场所点多、人员流动性大,排查工作变得复杂。因此,在机场、车站、学校等公共场所,使用搭载可见光和热成像镜头的智能巡检机器人进行大规模自动筛查,发现体温异常的人员。一旦发现疑似病例,机器人会拍照留存,并通过短信通知管理人员,同时引导相关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检查。

另外,针对儿童的智能机器人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幼儿园入口处,机器人可以通过红外热成像、图像识别和压力传感器自动采集体温数据。如果发现儿童有发热情况,机器人会立即发出警报。这些机器人在未来不仅可以用于疫情防控,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市场需求不会因为疫情结束而消失。在人工智能应用和智能机器人服务方面,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赵龙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疫情机器人时分过后大力产业发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