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武汉最后一个方舱医院正式休舱。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除了逆行的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队伍,还有一支特别的队伍活跃在抗疫前线,他们是由各类高科技机器人组成的“无人战队”。
在休舱的简短仪式上,上海达闼云端智能医护机器人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喜爱,大家纷纷与它们合影留念。在方舱医院内,达闼科技提供的医护助理、消毒清洁、送药服务和测温巡查等机器人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极大地提升了防护效果和安全性。除了达闼,钛米科技、擎朗智能、高仙机器人等沪上企业开发的清洁消毒和送餐配药机器人也在第一时间投入了使用。
从医疗护理到巡诊送药,再到消毒测温,这支无人战队完成了许多医生和志愿者的工作,还降低了感染风险,提高了疫情防控效率。虽然一直以来,机器人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但在疫情期间,智能机器人行业的需求激增,国内外订单量显著增加,甚至受到了投资界的青睐。
机器人成为抗疫明星
多家智能服务机器人企业表示,在疫情期间,医院的机器人订单大幅增长,特别是多功能消毒机器人等产品广受欢迎。例如,达闼科技的云端智能机器人身高约一米多,拥有大眼睛和灵活的手臂,能够自如地移动。达闼科技的创始人黄晓庆透露,目前已有六种类型的机器人在各大医院正式上岗,从安全性到工作效率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达闼科技的联合创始人汪兵表示,方舱医院的任务完成后,公司将尽快对相关产品进行升级优化。目前,公司已经接到多家医院的订单,正在加紧生产,以便这些经过实战检验的智能医疗机器人能更快地应用于日常医疗服务。
黄晓庆指出,这些机器人主要分为六大类:医疗护理和辅助、红外热成像测温、巡检测温和安防、消毒清洁、送药送餐以及掌上超声。这些机器人的应用对防疫有很大帮助。例如,一个消毒机器人可以替代大约两个人的工作,而清洁机器人则可以替代三个人。通过使用机器人,可以减少人员进入污染区域的风险,从而降低感染风险,提高工作效率。
钛米科技的“消毒机器人”也在抗疫中表现突出。钛米科技的创始人潘晶透露,目前约有350台机器在全国130多家医院运行,后续订单正在加紧交付。潘晶相信,未来每个病房都将配备机器人。
无人战队的核心技术——人工智能
当然,这些机器人离不开其核心技术——人工智能(AI)。AI在疫情中的医疗诊断和结果分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武汉火神山医院上线的达摩院AI系统大大提高了救治效率,降低了病死率,实现了精准诊断。
阿里巴巴集团科技线公关林俊特表示,达摩院AI系统能在20秒内给出96%准确度的CT影像分析结果,可以精准识别病灶位置并计算病灶占比的变化数值,捕捉患者治疗全程病情变化的细节。AI诊断覆盖新冠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帮助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重症转化率。
投资热度提升
疫情不仅是一场考验,更是加速产品落地、推动行业发展的催化剂。一位投行人士表示,AI服务机器人市场原本处于初级阶段,疫情使市场迅速扩大,并受到投资界的关注。就在本周,上海擎朗智能宣布完成了2亿元B轮融资。擎朗智能专注于室内无人配送机器人研发和生产,其产品主要用于餐厅配送、酒店服务、快递和外卖配送等场景。医疗配送机器人是其最新尝试的应用领域之一。在武汉方舱医院,擎朗智能的“无接触”送餐机器人全程免接触送餐送药,提高了配送效率,也有效避免了病毒的接触性传播。
擎朗智能创始人兼CEO李通表示,全国有超过1039万家餐厅,国内餐饮市场体量大,配送需求高。目前,擎朗已与1000多家B端客户合作,进入全国400多个城市和多个海外市场。尽管疫情对国外线下餐饮市场造成了一定影响,但李通认为,随着疫情逐渐好转,餐饮行业恢复后将迎来快速增长。此外,受疫情影响,人们更加重视公共卫生,“无接触配送机器人”将成为一些餐饮企业的标配。
机遇与落地
疫情是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但也带来了机遇,加速了产品的落地,为整个行业注入了新的动能。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分析,此次疫情展示了智能机器人在社会公共服务、医疗健康、智慧养老、智能工厂等方面的优异表现。王爱华认为,疫情后重建过程中,相关产业将加速成熟,并向更多领域渗透。此次疫情让更多人接触到了AI服务,从认知、熟悉到信任这一过程在短时间内得以实现,对产业发展大有裨益。
达闼科技创始人兼CEO黄晓庆表示,方舱医院任务完成后,公司正在加紧对相关产品进行升级优化。目前,公司已接到多家医院的订单,正在加紧生产,以便这些经过实战检验的智能医疗机器人更快地应用于日常医疗服务。黄晓庆指出,不仅国内需求量猛增,公司还收到了来自意大利、美国以及亚太、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大量订单。
提升核心技术和质量,打造新经济“黄金时代”
近年来,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新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但产业一直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困境。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分析了其中的原因。王鹏表示,技术层面尚未达到真正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程度。目前,很多产品同质化严重,较为低端,难以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确实对以智能机器人为代表的新经济起到了“推进器”的作用。那么,我们是否已经迎来了新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联盟副秘书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爱华认为,要实现人工智能新经济的充分发展,核心技术和质量是根本保障。机器人行业仍需依赖关键技术的研发突破、关键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提升、成本降低以及算法和模型功能的快速迭代更新。目前,工信部正在推动产业向更高技术水平、更好产品质量和创造更优服务价值的方向发展。王爱华表示,后续还将协助相关主管部门开拓更多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的新赛道,满足疫情防控需求,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服务机器人有望迎来十年黄金期。疫情让人们看到了机器人在解决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上的潜力。“机器人换人”已经提了很多年,但之前市场一直担心成本、规模化、安全性等问题,导致一些企业在采用机器人时犹豫不决。上海市机器人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社会从未像现在这样对机器人的作用有如此深刻的认识。在机器人行业发展中,服务机器人是后来者。它是制造业与AI结合后的显性终端产品,国内尤其是上海在这方面的发展与国际同步。当前,我国已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上海提出打造世界人工智能新高地的目标。业内人士判断,随着AI技术的发展,与之相伴的服务机器人将迎来十年黄金增长期,改变长期以来“叫好不叫座”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