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农历除夕,达闼科技召开了一场紧急的抗疫视频电话会议。当天上午只有五人参与,到了深夜,线上参与者超过五十人,分别来自北京、深圳、上海、成都等多个城市。达闼科技副总裁兼CMO葛颀表示,1月24日公司成立了项目组,针对医院、隔离点等特殊场景,基于现有产品线进行定向开发。截至3月16日,全国20多个省份近30家单位已经部署了达闼科技的5G云端智能机器人,总数超过200台。这些机器人包括清洁消毒机器人,每小时能清洁1000-1200平方米,以及送药机器人,每天可以运送26次物品。
达闼科技的智能机器人只是科技抗疫的一个缩影。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组委会秘书处发起的“科技防疫优秀案例线上分享座谈会”上,与会企业展示了科技抗疫的力量。例如,优必选科技的5G机器人“黄田田”在深圳鹤洲检查站担任义警,可以全天候提醒司机提前扫码登记,并进行疫情广播宣传,从而减轻警力压力。此外,优必选科技还联合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发了警用巡视机器人“建国”,它可以协助警方在高速公路检查站、高铁站及公共广场等区域执行巡查任务。
坎德拉科技也为武汉的雷神山、火神山和金银潭等医院提供了消毒杀菌机器人和物流配送机器人。这些机器人为防控疫情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样,上海钛米机器人有限公司也在1月20日向武汉的一家医院紧急提供了消毒机器人,随后向全国100多家医院提供了多种机器人产品。
在武汉的方舱医院中,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采用了达闼科技与中国移动、中国普天合作打造的“智能方舱医院”。这个医院以智能设备为基础,通过4G和5G网络的支持,实现了数字化运营和医生护士与病人的高效互动。达闼科技捐赠了六大类12套智能机器人产品,并负责“智能方舱”项目的建设和交付,所有设备在3天内交付并完成调试。
除了达闼科技,其他企业也在科技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深度学习优化了CNN模型Shufflenet,使其能在边缘计算上有效融合。这种技术不仅在中国得到了广泛应用,还在中东、东南亚及欧洲部分地区得到应用。旷视科技的测温产品可以每秒测量15人,识别速度小于0.5秒,即使在戴口罩的情况下也能准确测温。
谭旻认为,抗疫推进了机器人行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医疗和公共事务领域,服务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会大幅增加。然而,机器人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技术标准、法律监管、成本问题等。因此,需要全产业链共同努力,推动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降低成本,提高用户体验,促进机器人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