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宠儿——机器人辅助关节置换术
作者头像
  • 刘丽
  • 2020-05-25 15:42:42 0

机器人辅助系统的问世使得外科医生能够更加专注于手术计划的制定和手术效果的评估,而机器人则负责执行精准的操作。“经验”与“精准”的结合,相信能够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手术效果。

随着骨关节炎等关节退行性病变发病率的下降及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关节置换手术的需求日益增加。

如何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提升术后患者的舒适度,以及降低翻修手术的风险,一直是关节外科医生亟待解决的问题。

机器人辅助系统的发展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机器人辅助系统首次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辅助系统逐渐扩展到普外科领域,例如广泛应用的达芬奇机器人,显著提升了手术质量,帮助患者减轻痛苦。

而在骨科领域,机器人辅助系统于1992年首次进入临床应用。过去二十年间,随着机器人辅助技术的发展,其在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并获得了很多医生和患者的认同。

机器人如何辅助医生?

或许有人会问,既然机器人参与了手术,医生还需要做什么呢?实际上,成功的手术离不开周密的术前规划。医生通过分析患者的CT等影像资料,进行三维重建,从而多角度观察并制定个性化的手术方案。

对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前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假体尺寸、髋臼与股骨假体的位置以及下肢长度调整。而对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则需要确定假体类型、股骨和胫骨截骨、软组织平衡、下肢力线以及假体旋转控制等。只有在术前准确掌握所需假体尺寸,并预估术后效果,才能做到胸有成竹。

可以说,机器人辅助系统为医生提供了制定和实施术前计划的良好平台。

不会疲劳的助手

人总有疲惫的时候,即使是医生也不例外。在连续多台手术的情况下,医生难免会出现疲劳,这时机器人便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优势。凭借其机械操作的精确性,机器人能够达到毫米级别的精准度,弥补了医生疲劳带来的误差。医生可以在机器人控制的安全范围内根据自身需求移动手术器械,利用机械臂的精准定位将假体放置在正确位置,从而大幅减少由于医生失误造成的错误。

此外,机器人不仅引导医生更好地控制手术工具,还充分发挥了医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实现了医生智慧与机器人精准操作的有机结合。

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效果

据国外研究显示,采用机器人辅助的全髋关节置换术能够确保更多臼杯假体处于“安全区域”,即达到准确位置,这比传统的手术方法更为可靠。对于复杂的病例,如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机器人系统的优点尤为明显。术前个性化重建方案结合术中精准操作,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术后效果。

机器人辅助系统的前景

机器人辅助系统就像一把宝剑,只有在经验丰富的外科医生手中才能发挥最大效用。一位出色的关节外科医生若能将个人经验与机器人的精准操作相结合,无疑将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生活质量。

随着国内外相关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也已经研发出自主品牌的机器人辅助系统。未来,这项技术有望更加成熟,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真正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刘丽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置换术宠儿关节新时代机器人辅助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