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内工业制造智能化的快速推进,我国工业视觉市场也迎来了迅猛增长。据Automated Imaging Association(AIA)统计,过去十年全球工业机器视觉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7.7%。而据智研咨询与广证恒生的数据,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视觉市场规模达到44.4亿元,十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1%。尽管我国工业机器视觉产业起步较晚,但目前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机器人3D视觉作为工业视觉市场中的新兴领域,国外代表企业有斯洛伐克的Photoneo公司。在国内,这一领域尚未出现头部企业。然而,作为未来实现机器人智能化的关键技术,3D视觉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微链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机器人3D视觉技术研发的初创企业,其技术有望推动这一领域的突破。
微链科技成立于2018年,专注于机器认知技术的研究。公司结合了大数据分析、神经网络算法、机器人视觉、机器人力矩及控制、计算机图像识别等多项技术,开发了WeRobotic Cognition System。该系统能够解决传统机器视觉系统难以应对的一些复杂问题,如高难度、繁重或昂贵的任务。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并在加拿大温哥华设立了机器人认知技术研究院,是加拿大AI和德国工业4.0联合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同时也是美国机器人学会会员和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单位。
当前,机器视觉市场主要集中在2D平面视觉领域。然而,3D机器人视觉系统相较于2D系统具有显著优势,如高精度、高分辨率和高稳定性等,这使得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但由于价格和技术成熟度等因素,3D视觉在许多应用场景中仍受到限制。微链科技通过研发WeRobotics Cognition System和微链DaoAI 3D视觉感知系统,致力于突破这些技术瓶颈。
微链科技自主研发的单目3D视觉技术,精度可达0.1-0.5毫米,最高精度甚至能达到0.02毫米,引导速度为0.1秒。微链科技新推出的DaoAI DS-L高精度3D结构光相机,能够在3米范围内实现高精度识别,三维成像采集时间在0.5秒以内,标定精度达到0.1毫米。这款相机适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中高反光乱序零件的拣选。
微链科技CEO冉祥表示,制造业自动化的发展趋势包括低维护、智能化、灵活性和安全性,而这些都离不开视觉技术的支持。为了实现3D机器人视觉在工业上的实际应用,不仅需要解决三维空间中物体姿态变化带来的几何级数增加、亚毫米级精度、高反光物体和环境光干扰等一系列技术难题,还需满足速度适应生产节奏、连续24小时运行的高可靠性以及回报率的要求。
自2016年起,微链科技便基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和对B端客户需求的调研,有针对性地开发了通用型3D视觉解决方案。不同于其他企业在开发软件时需要大量定制化投入,微链科技的通用3D机器人视觉平台类似于一种工具软件,无需编程。通过现场拍摄的图片和人工标注特征点,机器人能够自动建立数据库,通过数据库自动识别目标工件。只需具备机器人电气工程知识的技术人员即可独立完成部署,从而在保证高精度的同时,大幅提升项目部署速度,降低运维成本。此外,该解决方案在产品架构层面进行了完善的接口设置,能够快速适应各种应用场景,并通过API接口对接任意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
谈及落地效果,冉祥向36氪分享了一个与德国头部车企供应商的合作案例。客户原先在料箱抓取场景中一个工位需要两班倒,采用微链科技的机器人和视觉系统后,实现了24小时连续运行,从两班增加至三班,仅用8个月即收回成本。在此过程中,微链科技解决了高反光金属零件在箱子中波动抓取的问题,通过技术算法将三个工件从识别到抓取码放的时间压缩在21.5秒以内,精度控制在0.5毫米内,满足了生产线对速度和精度的要求,缺陷率低于千分之一,远低于人工操作水平。另一个典型案例是家电行业,微链科技利用认知机器人结合3D视觉系统追踪流水线上的空调蒸发器,通过机器人持胶枪进行动态打胶,精度控制在0.5毫米内,并能实现24小时稳定运行。这不仅提高了产品的一致性,还降低了生产成本。目前,这两家客户均已完成了复购。
微链科技的解决方案已在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多个领域与博泽、奥克斯、美芝、旷视科技等十多家头部企业展开合作。未来,公司计划进一步拓展至智慧城市、智慧零售和教育等领域。合作伙伴包括新松机器人、埃夫特、哈工大机器人、ABB、海康威视、KUKA、KEBA等。
团队方面,微链科技的核心研发团队由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加拿大SFU、滑铁卢大学的博士和硕士组成。创始人冉祥拥有清华大学EMBA学位,同时担任清华经管学院MBA企业家导师,拥有17年IT企业管理经验和大型工业客户销售经验。技术合伙人则师从加拿大全球顶尖AI专家,具备五年以上的深度学习和机器视觉研发经验。科学顾问团队包括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孙靖夷和全球早期研究3D成像的科学家之一温志庆。
目前,微链科技正在寻求2000万元的下一轮融资,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建立全国分销体系和团队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