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肿瘤医院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重新投入使用,并在胸外二科和泌尿外科等多个科室开展了多台高难度机器人手术。该院院长肖亚洲介绍,疫情期间,省肿瘤医院成为省内最早全面恢复门诊的三甲医院之一。医院一方面严格防控疫情,另一方面全力保障肿瘤患者的治疗,体现了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由于疫情期间患者积压,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医院在保证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增加了门诊号源和开放床位,加快手术安排,努力恢复正常诊疗秩序,以满足广大患者的就医需求。
胸外科微创技术再次取得突破,使肺癌和食管癌手术更加精准高效
近日,胸外二科成功完成了医院首例机器人辅助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和首例机器人辅助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手术由胸外二科主任王文祥教授主刀,吴劼副主任医师担任助手,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患者术中状态平稳,术后一小时内顺利清醒并安全返回病房。
据悉,这两台手术均为当前普胸外科机器人辅助微创手术中的高难度手术。王文祥主任指出,传统的胸腔镜手术虽然广泛应用,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如二维平面视野、器械操作不便、灵活性差等问题。而机器人手术则克服了这些限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优势:3D高清成像、自由调整镜头角度、灵活的腔内器械以及滤除手部颤抖等功能。这些改进使得手术更加精细和安全。一位65岁的肺癌患者术后恢复迅速,仅五天就顺利出院;另一位食管癌患者术后第四天就能进食流质食物,这不仅体现了该科室微创技术水平的提升,还意味着患者能够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
术中超声技术助力“达芬奇”精准切除“看不见的肿瘤”
35岁的张先生在体检时意外发现左肾中极有一个1.5厘米大小的肿瘤,这个肿瘤完全位于肾脏外部,肾脏表面无法直接观察到其位置和深度,因此手术难度极大。多家医院都表示难以仅切除肿瘤而不损害肾脏功能。得知张先生的愿望后,在泌尿外科主任韩惟青教授的指导下,医院采用了“术中超声”这一前沿技术,结合日立“交响60”超声系统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由泌尿外科谢宇教授主刀,裴夏明主治医师担任助手,经过三个小时的努力,成功为张先生实施了手术。术后三天,张先生即出院。
谢宇教授解释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可以清晰地显示可见部分,并实现精细操作,但对于不可见部分的精准控制,需要借助“交响60”术中超声成像系统。具体步骤包括:首先,利用术前影像资料和超声检查确定病变部位;其次,检查术中视诊和触诊无法发现的深层病变,判断病变性质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接着,在超声引导下,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精准切除;最后,再次使用“交响60”确认手术效果,确保没有残留病变。这种组合技术的应用在湖南省尚属首次,标志着高科技精准医疗取得了新进展。
(本文转载自ZAKER潇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