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两会于6月5日至9日顺利召开。为了应对疫情防控的需求,今年的会议引入了许多创新技术,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确保了参会人员的安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会议现场应用了多种高科技手段,包括“云采访”、“机器人巡查”以及“AR实景防疫”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使会议更加高效且安全。
特别是在会议现场的出入口处,安装了与AR实景防疫管理平台连接的设备。这套系统可以实现自动测温、佩戴口罩识别、在线视频巡查以及实时疫情数据展示等功能。据研发这套系统的高新兴科技集团员工介绍,该平台每分钟可检测50至100人,精度高达±0.3℃。此外,平台还可以同时捕捉并识别160°全景视角内的30张人脸,判断是否佩戴口罩。一旦发现体温异常或未佩戴口罩的人员,系统将立即发出声光警报,辅助现场工作人员及时处理。
在会议室内,两台外观可爱的巡逻机器人早已投入工作。它们按照预定路线对整个会议场地进行全面无死角的巡查。当遇到障碍物时,机器人能够自动绕过并寻找最佳路径继续巡查。电量不足时,机器人还会自行返回充电站充电,无需人工干预。
现场工作人员表示,在执行任务期间,机器人还能切换到“疫情防控模式”,快速对经过的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口罩佩戴情况的识别。最多一次可以同时检测10人的体温。如果检测到体温超过37.3℃,机器人会立即触发报警系统。夜间,机器人利用红外热成像摄像机和人体识别算法,实时监控会议场所周边环境。一旦发现异常情况,例如陌生人体等,系统将自动报警,从而显著提升了防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