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年终,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催化下,“新基建”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经过多年的持续大规模投资,传统基础设施领域的存量虽然庞大,但其效能逐渐减弱。与此同时,以数字化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基建正蓄势待发,准备助力经济增长。新基建一头连接巨大的投资需求,另一头则对接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如果说疫情加速了新基建的发展,那么广阔的市场空间则是其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则进一步推动了新基建时代的到来。
我们采访了中科新松的相关负责人,探讨了新基建对机器人产业的影响及其未来发展方向。结合相关政策,我们思考了新基建如何为机器人产业带来发展机遇。
新基建的核心在于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成的设施,如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通信网络设施,以及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设施,还有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设施。这些设施与高科技产业密切相关。
其中,5G技术的推广对机器人产业影响巨大。5G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信号传输速度,还大幅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延迟。这使得机器人在数据处理、响应速度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借助5G技术,机器人在数据量、传输速率及延迟等方面的性能得到了全面优化。
除了5G技术,中科新松还强调了5G模块和云端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5G模块,传统的机器人控制柜、示教器可以实现无线连接,使远程操控成为可能。这不仅可以实时获取机器人运行数据,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模块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缩短物理距离,实现人机高效协同。
新基建还致力于建设融合基础设施,即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改造传统基础设施,形成新的融合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这些设施同样为机器人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近年来,随着用工成本上升和智能技术的进步,服务行业开始更多地采用机器人来提升生产效率。例如,结合增强现实(AR)技术的协作机器人,可以通过AR眼镜显示机器人运行状态,并进行实时操控,降低了机器人操作的难度,使其更容易应用于服务业。
新松机器人与中国乒乓球学院合作研发的庞伯特乒乓球机器人,是一个典型的AI与机器人结合的例子。这款发球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高度仿真的机械结构,模拟教练完成乒乓球训练中的喂球动作,并实时反馈回球数据和质量,帮助训练者更好地掌握训练效果。而对打机器人则可以通过学习大量乒乓球飞行轨迹数据,自主掌握复杂的乒乓球策略和技巧。
新基建的提出,使得机器人不再仅仅是替代劳动力的工具,而是成为了辅助人类提高效率的新工具,具备自主思考和决策的能力。这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进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将更加注重培养适应未来需求的专业人才。
新基建还包括建设创新基础设施,即支持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产品研发的具有公益性质的基础设施,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在智能制造领域,面对新基建带来的机遇,新松机器人凭借其丰富的项目经验,结合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构建了从软件系统到配套硬件的全体系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和控制系统平台。这不仅能满足企业的自动化需求,还能为企业提供现代化的智能生产解决方案,弥补中国制造业在核心技术方面的不足。
此外,工业互联网的推广也有助于打通产业生态链中的跨行业供应链。随着技术的不断提升,现代产业生态涉及的行业越来越多,各行业间的“信息孤岛”问题愈发突出。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高效的信息对接平台,可以有效打破信息壁垒,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解决工厂智能仓储物流“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新松智能物流系统通过与供应商的数据整合,实现了供应链上下游信息的透明化,使各个环节的工作人员能够在手机或电脑终端实时查看物料信息,实现高效的信息流通和协同工作。
总之,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新基建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扩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无论是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还是创新基础设施,都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新基建的发展需要多方合力,持续推进。中科新松也在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科学规划和机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推动新型基础设施与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升级,从而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为未来的国际竞争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