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在线“偷懒”怎样办?阿里研讨出了这两套算法
作者头像
  • 2020-06-11 17:15:53 2

前言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与物流供应链产业正逐步升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集群的应用,使得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机器人集群的主要任务是与人类协作,减轻人力负担,专注于更精细的操作。然而,随着机器人在工业界的广泛应用,如何有效地调度这些机器人成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合理分配任务并规划路径,以实现整体效率的最大化。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单纯优化路径长度并不能有效提升系统效率,因为这可能导致部分工位过度繁忙,而其他工位闲置。

应用场景

多智能体系统中的机器人集群技术,推动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在阿里巴巴旗下的菜鸟网络及其合作伙伴的仓库和分拣中心,数百台机器人正在高效地处理包裹,实现了包裹快速安全地送达用户手中。机器人分拣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工作站、机器人和分拣道口。机器人负责接收包裹、扫描条码并将其送至相应的分拣道口,从而完成包裹分拣任务。为了提高分拣效率,需要考虑如何平衡各工作站的工作量,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路径最短。

问题建模

我们借鉴菜鸟柔性自动化实验室的经验,提出了一种基于工作站闲暇时间优化的模型,旨在最大化系统效率。我们将工作站的工作时间分割为多个时间段,通过网络流模型为机器人分配工作站和路径。这种优化模型的目标是减少工作站的空闲时间,从而提升整个系统的产能。

优化目标

本文提出了一种名为ITO(Idle Time Optimization)的网络流模型,以优化工作站的空闲时间。通过引入一系列节点和边,构建了一个复杂的网络流模型,使得工作站的时间段尽可能被充分利用。此外,我们还提出了一种结合路径规划的优化模型PITO(Path Finding with ITO),以进一步提升系统效率。PITO通过结合路径规划和工作站分配,解决了单一模型依赖预测准确度的问题。

持续优化

为了实现在长时间内的持续优化,我们设计了Lifelong版本的ITO和PITO模型。这些模型在每个时间窗口内重新计算工作站分配和路径规划,以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通过引入惩罚节点,确保系统在未来的空闲时间尽量减少。

实验分析

我们通过Agent Simulator和Industrial Simulator两个平台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ITO-L和PITO-L模型在提升系统产能方面表现出色,尤其是在分拣中心的实际应用中,产能提升超过了10%。这表明所设计的算法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实用性。

结论

本文通过研究多智能体系统中的任务分配和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优化工作站空闲时间的方法,以提升整个系统的效率。通过引入ITO和PITO模型,我们不仅提高了系统产能,还展示了这些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未来我们将继续优化算法,以进一步提升系统效率,推动物流自动化的发展。

来源

本文内容基于阿里巴巴菜鸟网络的研究成果。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阿里偷懒机器人算法研讨怎样在线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