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优必选研究院技术专家丁宏钰在智东西公开课举办了一场关于《大型仿人机器人零件构型研究与应用》的直播讲解,这是优必选专场的第五场讲座。丁宏钰从国内外大型仿人机器人零件构型的研究现状出发,深入探讨了机器人的关节运动特点、伺服驱动器、减速器等方面的内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大家好,我是来自优必选研究院的技术专家丁宏钰,今天将和大家分享大型仿人机器人零件构型的研究和应用。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大型仿人机器人零件构型的研究现状;二是优必选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三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大型仿人机器人主要由机械、控制和传感三部分组成。机械部分是基础,类似于建筑的地基。机械部分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驱动系统和机械系统。驱动系统负责机器人的运动,而机械系统则负责连接各个关节并安装传感器。机器人可以分为头部、胸部、手臂、手、腿部等多个部分。
WABIAN-2R机器人:该机器人具有独特的腿部设计,小腿增加了旋转自由度,从而可以模拟人类的外八字步态,实现节能效果。其腿部结构不仅考虑了强度,还注重了刚度,使机器人的步速可达1.8公里/小时。
LOLA机器人:该机器人在大腿和小腿的设计上采用了多种方案,最终选择了轻量化和最小惯量的设计。驱动系统采用了特殊的带传动和行星滚柱丝杠结构,使小腿和膝盖的驱动器移至大腿位置,从而提高了整体运行效率。
DRC-HUBO机器人:该机器人最初设计时速度较慢,但在2015年通过加入轮式运动模式后,速度达到了步行速度的两倍。此外,该机器人还具备柔顺的储能功能,以应对地面冲击。
DURUS机器人:该机器人采用了摆线针轮减速器,将踝关节的驱动器移至膝盖位置,以增加柔顺性和储能能力。这种设计使机器人在高速行走时更加灵活。
Digit机器人:该机器人借鉴了鸟类腿部的结构,将踝部驱动器移至膝盖下方,并添加了连杆结构和SEA设计,使其行走速度达到5公里/小时。
GOROBOT机器人:该机器人头部拥有23个自由度,是国内首款类人机器人,主要特点是头部自由度较高。
汇童机器人:该机器人是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具备32个自由度,行走速度为1.2公里/小时。最新版本的汇童6P机器人能完成跌倒爬起、翻腾、行走等多种动作。
大型仿人机器人的构型对功能有重要影响。例如,DRC-HUBO机器人通过两种运动方式提升了比赛成绩。LOLA机器人通过优化构型提高了运动性能。Digit机器人通过优化踝部和膝盖驱动器的位置,提高了速度。
伺服驱动器和零件构型有两种关系:一种是作为独立模块,另一种是与零件结构融合。优必选的Walker机器人采用了独立模块的方式。
仿人机器人需要模仿人类的关节运动特点,如快速运动、高功率密度等。弹性驱动器通过模仿人体肌肉模型,实现了更高的运动效率和柔顺性。
仿人机器人主要使用的伺服驱动器有三种类型:传统伺服驱动器、弹性伺服驱动器和本体伺服驱动器。优必选的Walker机器人采用了高密度无框力矩电机、双位编码器和谐波减速器等技术。
Walker机器人头部有两个自由度,手臂有7个自由度,每条腿有6个自由度。目前,Walker机器人高度为1.45米,重74公斤,共有36个自由度,最大行走速度为2公里/小时。
目前常用的减速器主要有三种:精密行星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和摆线减速器。谐波减速器广泛应用于仿人机器人,但目前缺乏详细的回差测试标准。因此,制定了《精密减速器回差测试与评价》标准,以提高设计和制造精度。
仿真平台在设计和优化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仿真平台可以帮助工程师优化机械设计、选择合适的驱动器和测试算法。仿真平台还可以模拟实际场景,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
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一是伺服驱动器和零件构型的融合设计,二是引入弹性元件以提高运动效率,三是借鉴仿生学原理进行新构型设计。这些方向将推动仿人机器人的技术进步和广泛应用。
希望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对大型仿人机器人零件构型有了更深的理解。感谢大家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