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社交机器人才能被视为成功?通常,人们认为只要机器人能够完成其预定功能,就算是成功的。然而,在挪威科学家罗杰·安德烈·索拉等人的观点中,这并不足够全面。
社交机器人不仅需要具备陪伴、教育和护理等功能,还必须重视其社交特性。机器人的外观、尺寸以及交互方式都会影响用户的体验,这就是所谓的机器人美学。
因此,一个声音甜美的护理机器人和一个形状像水桶但同样具备护理功能的机器人相比,哪一个更让人感到满意?
挪威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被发表在《AI&社会》杂志上。这项研究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并进行了相应的实验。对于机器人而言,人们通常只关注其功能是否达标,很少探究机器人设计对使用者的影响。特别是对于社交机器人,其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和儿童。那么,机器人的外形究竟是让人们感到快乐、满足还是恐惧呢?
如果让一个人形社交机器人陪伴自己的祖父母,儿童作为利益相关方,是否会感到不适?
社交机器人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根据毕马威的调查,2015年至2018年间,全球共售出了约150万个具有社交功能的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进行积极治疗,也可以帮助孤寡老人安全独立地生活。总之,它们在“陪伴人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挪威科学家选择了三款外形、尺寸和自动化程度各不相同的机器人进行测试。这包括自主人形机器人Pepper、遥控机器人AV1以及花盆形机器人Tessa。通过对受访者的观察和互动,科学家们定量分析了收集到的数据,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科学家首先调查了儿童对这三款机器人的直观感受。在“这些机器人是否可爱”这个问题上,23%至29%的人表示非常认同,但在具体到每款机器人时,感受有所不同。Pepper有35%的人强烈认同其“可爱”,AV1为45%,而Tessa高达57%。
对于儿童,尤其是男孩来说,“可爱”和“酷”并不是同一回事。有的机器人可能可爱但不够酷。因此,科学家增加了一个问题:“这些机器人酷吗?”结果显示,38%的人强烈认同Pepper很酷,AV1为43%,而Tessa则高达70%。
进一步地,科学家测试了儿童是否认为这些机器人令人恐惧。人形机器人得分最高,但比例仍然很小,而花盆形机器人无人认为可怕。这可以用恐惧效应来解释:人们对类人机器人的态度可能会从共情迅速转变为厌恶。因为虽然机器人在外形上与人类相似,但在功能上却存在很大差距。
关于这一系列问题的分析,科学家认为,儿童对机器人的感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在另一项针对购物中心机器人进行的研究中也验证了这一点。在设计机器人时,应保持娱乐性和功能性之间的平衡,而不是相互排斥。对于儿童而言,他们在强调机器人娱乐价值的同时,也会对其产生更深的兴趣。
随着社交机器人在老年人护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有一个问题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儿童如何看待机器人陪伴自己的祖父母?他们能否接受这种安排?
实验结果出乎意料。
对于人形机器人Pepper,76%的儿童受访者强烈认同它可以用来照顾老人,但只有60%的人认为它可以照顾自己的祖父母。10%的儿童强烈反对Pepper照顾老人,但如果照顾对象是他们自己的祖父母,有20%的人强烈反对。
这意味着,一旦涉及到机器人照顾自己家中的老人,儿童的态度会更加消极。一位受访儿童表示:“我认为Pepper可以照顾我的祖母,但不能照顾我的祖父,因为他不相信科技。”
科学家给出了一种看似合理的解释:这些受访儿童对Pepper照顾老人和照顾自己家老人态度的差异主要源于他们祖父母相对健康的身体状况。毕竟,相对于其他老人,他们的祖父母较为年轻,对机器的需求不大。
此外,谁会认为自己的祖父母年老体弱,以至于需要机器人来照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