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一场关于轨道交通巡检的盛会在中国杭州召开。会议上,申昊科技(股票代码:300853)发布了自主研发的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标志着该公司正式进入轨道交通领域,有望显著扩大其市场空间,推动公司实现快速发展。
对于申昊科技进入轨交巡检领域,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王长进表达了高度期待。他认为,当前基础设施检测技术存在人工检测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昂等问题,快速、智能化且高精度的巡检机器人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申昊科技作为一家拥有强大研发实力的高科技企业,进军轨交线路巡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申昊科技总经理黎勇跃在发布会上表示,随着中国轨道交通网络的不断发展,维护运营线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变得尤为重要。为此,申昊科技于2019年底成立了轨道及管道事业部,专注于轨道交通领域的智能巡检技术研发。
申昊科技专注于生产智能巡检机器人及相关设备,已在电力行业深耕超过十年,主要产品包括室外轮式巡检机器人、室内轮式巡检机器人和室内挂轨巡检机器人等。
在智能巡检机器人领域,申昊科技凭借其强大的技术积累,已成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之一,申昊科技负责制定了“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和“户内挂轨式巡检机”的行业标准。
与电力行业的智能巡检相比,轨交线路的智能巡检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也是近年来申昊科技重点发展的方向。
申昊科技轨道及管道研发负责人表示,公司最新研发的多功能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在检测种类和产品综合性方面具有革命性的突破。该机器人能够监测轨道几何、扣件、隧道表观缺陷、钢轨磨耗、道床异物和侵限监测等多项功能,覆盖了目前轨交线路巡检中的常见问题,市场上尚无同类多功能产品。
例如,在扣件检测方面,传统的人工检测方式需要逐一检查,工作量巨大且容易遗漏。相比之下,申昊科技的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能够以5km/h的速度进行检测,缺陷检测精度可达0.2mm,实现了连续普查,避免了遗漏问题和隐患,整体效率比人工检测高出10倍以上。
客户试用反馈积极
“就像现在的智能环卫设备取代城市清洁工一样,轨道交通的智能巡检已是大势所趋。”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未来的轨交线路检测将趋向于数据驱动和智能化。
为何轨交线路的智能化巡检成为发展方向?据介绍,随着人力成本的上升和线路里程的增加,传统的巡检方式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此外,公众对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传统的人工巡检容易出现遗漏。
实际上,申昊科技此次推出的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已经在相关铁道部门进行了试用。
天津轨道交通集团总工办副主任韩圣章在发布会上表示:“在综合巡检方面,申昊科技的轨交巡检机器人在天津地铁多条线路上得到了广泛应用。相比传统的人工巡检和低频次的工程车巡检,该机器人的效率更高,检测项目全面,操作更加灵活便捷。”
申昊科技轨道及管道产品负责人表示,从前期试用情况来看,客户对产品的功能和性能较为满意。一是产品满足了客户的巡检需求;二是通过自动化检测手段,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巡检成本;三是巡检采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得到有效应用,建立了数据库,便于后续巡检和维护工作。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副总工程师王长进在会上表示,轨道交通是一个前景广阔的行业,未来仍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进入轨交线路巡检领域是一个重要的机遇。当前,人工检测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成本高昂等问题亟待解决,快速、智能化且高精度的巡检机器人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据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19年数据,地铁营业里程达6882公里,国铁营业里程为139000公里。如果按照每20公里配置一台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每50公里配置一台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计算,预计每台机器人的价格在250万至350万元之间,那么国内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的存量市场规模将达到78亿至109亿元。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指导,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的不断增加,轨交线路巡检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申昊科技董事长陈如申表示,未来公司将持续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在工业巡检领域的优势及深厚的人工智能研发技术,构建“海陆空隧”全方位的监测、检测体系,从电力到轨道交通再到油气化工等领域,不断拓展产品应用范围,提升产品质量,努力成为行业前沿技术发展的先驱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