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氪首发 | 自研工业级移动协作机器人,「墨影科技」获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作者头像
  • 极客小澄
  • 2020-09-21 08:23:29 0

36氪了解到,深圳墨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墨影科技”)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此次融资由梅花创投领投,九合创投、真格基金、深圳宝星依力跟投,其中九合创投曾是墨影科技的天使轮投资者。公司表示,这笔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技术升级、系列产品扩展、品牌推广和销售渠道建设。

墨影科技成立于2019年4月,其创始人杨一鸣拥有英国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学博士学位,同时担任中山大学智能工程学院副教授及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墨影科技专注于先进移动协作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应用集成,并为先进智能制造和柔性生产提供全面的多形态机器人解决方案。产品主要应用于柔性制造和不适合人类操作的工作场景,如金属零件机加工、半导体制造和生化实验室等领域,能够完成上下料、精密装配、生化实验和样本检测等任务。据杨一鸣透露,公司产品在今年年初已正式上市,目前已经开始小批量生产并供货,客户主要来自制造业企业和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商。

由于移动协作机器人结合了AGV的移动能力和机械臂的操作能力,被业界广泛认为是下一代工业机器人的重要形式之一。然而,由于技术门槛较高,目前市场上能推出成熟产品的制造商寥寥无几。尽管市场上已经有一些机器人制造商和集成商推出了类似的集成型复合机器人产品,但大多数采用了将AGV与机械臂简单整合的技术路径。对此,墨影科技创始人杨一鸣指出,这种技术路径会带来两大主要问题,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率:

从设备集成的角度来看,AGV和机械臂各自都有独立的系统和控制箱,简单的整合会导致系统软硬件接口复杂且不稳定。移动协作机器人所涉及的系统架构、算法、使用方式和人机交互方式等都与单独使用AGV或机械臂有着本质的不同。

从产品后期规模化发展的角度来看,虽然在初期集成和成本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缺乏统一设计的系统和接口,最终会导致设备高度定制化。这类集成的复合型机器人产品底层通用框架较少,产品落地后需要大量的二次开发,这需要公司准备更多的后期投入。

“墨影科技采取的是开发完整一体化产品的技术路径,拥有标准化的移动协作机器人硬件形态和系统架构,而不是简单的AGV与机械臂整合。”杨一鸣提到,这也是墨影科技与其他大多数相似产品的主要差异所在。

墨影科技的移动协作机器人没有单独的AGV控制板或机械臂控制箱,所有执行机构通过现场总线通信由一个中央控制系统统一管理。因此,与传统意义上的复合型机器人相比,墨影科技的移动协作机器人拥有完整的底层通用框架,在具体应用场景中只需要少量定制化改造即可投入使用。杨一鸣表示,随着行业头部客户和先进集成商的更多应用,移动协作机器人在不同场景中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其规模化扩展的速度也将超过传统的复合型机器人。

目前,墨影科技主要定位于高端市场,而海外市场对于移动协作机器人的研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四大国际机器人巨头(发那科、ABB、安川和库卡)中也只有库卡推出了类似的产品。与进口设备相比,墨影科技的产品具有显著的价格优势,用户的投资回报周期通常可以控制在1.5年以内。

作为领投方,梅花创投创始合伙人吴世春表示:“移动协作机器人的发展得益于AGV与机械臂的技术积累,但同时也拥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墨影科技拥有一支优秀的研发和商业团队,我们相信墨影科技能够在移动协作机器人技术和应用领域持续取得突破。”

九合创投创始人王啸则表示:“墨影科技在移动协作机器人领域具备国际领先的研发实力。我们很荣幸能够见证并参与到墨影科技从初创到成长的过程,并相信墨影科技将在这一领域继续引领行业的发展。”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极客小澄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数千工业级机器人协作首发融资移动科技万元Pre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