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界纪录!3000公里“隔空”操作机器人,为71岁老人根治膀胱癌
作者头像
  • 央宗
  • 2020-10-13 15:56:30 1

跨越3000公里的手术

71岁的男性患者在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接受了世界首例应用国产机器人在5G远程技术辅助下的膀胱癌根治性切除手术。手术由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副院长牛海涛团队主导,标志着中国在远程医疗技术上的重大突破。

术前准备

牛海涛教授带领团队精心准备这场跨越3000公里的手术。手术前夜,他短暂休息了几小时,然后在清晨就开始考虑手术的具体流程。早晨,他早早抵达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崂山院区,穿上手术服,准备进行一场特别的远程手术。

手术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一间会议室进行,这里临时改造成手术操控室。技术员们紧张调试着各种设备,包括由“大脑”、“身体”和“手臂”组成的手术机器人“妙手”。牛海涛通过操作杆远程操控“妙手”,另一边的“手臂”则安置在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的手术室中。

与此同时,深圳一家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也在密切监控5G网络的稳定性,确保远程操作的顺畅。会议室里还配备了海信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实时展示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的手术情况。

手术过程

71岁的患者被全身麻醉,安顺市西秀区人民医院的医生孙立江、杨学成和骆磊已经准备好,协助机器人进行手术。患者腹部仅有几个1cm左右的小切口,用于机器人“手臂”和辅助器械的进入。

上午11点,手术正式开始。机器人“手臂”通过腹腔镜将患者腹腔的情况清晰地呈现在牛海涛面前。戴着3D眼镜,他仿佛可以直接看到患者的器官。牛海涛通过两个操作杆,利用拇指和食指控制夹取、切割等动作,小心翼翼地进行手术。

手术成功

屏幕上显示着患者的腹腔,牛海涛细致地剥离白色膜,一层层地操作,确保完全切除膀胱和前列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超声刀剪下了最后一丝薄膜,患者的前列腺和膀胱完全被剥离,手术宣告成功。

“虽然面临网络不稳定的风险,但整体切除过程非常顺利。这次挑战难度很大,传统腹腔镜手术可以通过力学反馈,而远程机器人操作则缺乏这种反馈。这需要操作医生对机器人非常熟悉,对网络延迟也有充分准备。”牛海涛表示。

国产机器人的贡献

这次手术并非牛海涛团队首次使用“妙手”机器人。早在2019年,他们就已经成功进行了多次远程手术。与国际知名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相比,“妙手”在机械设计、主从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打破了国外产品的垄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未来这种技术或许可以让医生在家就能执行手术,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救治患者。”牛海涛对未来充满期待。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央宗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新世界膀胱癌根治机器人公里老人纪录操作空”3000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