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4岁的琦琦(化名)在武汉儿童医院接受了胆总管囊肿手术,这次手术由一台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协助完成。这台机器人是武汉市首台专门用于儿童手术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
此次手术中,琦琦的“主刀医生”实际上是这台拥有“三头四臂”的机器人,而真正操作的医生是普外科专家段栩飞。段医生坐在控制台前,通过高清显示屏观察手术区域,显示屏可以将画面放大40倍。他用脚下的三个踏板来控制机器人,使机器人能够灵活地操作四个机械臂,通过四个小孔进入孩子的腹腔。
记者在手术现场看到,机器人手臂非常灵巧,在复杂的腹腔环境中精准地进行穿刺、缝合等操作。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琦琦的胆囊被成功切除,整个过程只出血2毫升。截至目前,已有6名患儿尝试了这种机器人手术。
儿童机器人手术需要更高的精确度
这台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是武汉市首台用于儿童手术的机器人。近年来,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成为微创外科的重要趋势之一。达芬奇机器人目前是全球领先的内窥镜手术控制系统。
段栩飞医生介绍,儿童的组织器官比成人更小,血管和管道也更细,因此需要更加精确的手术。与前三代相比,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拥有三个操作平台和四个灵活自由的机械臂,其成像系统具有多角度自动切换功能,能在高风险手术中实现精细解剖和缝合重建,尤其适用于儿童微创外科手术。
机器人手术出血量减少60%
段医生表示,与传统腔镜手术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的出血量减少了约60%,具有创伤小、切除彻底、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尽管机器人只是辅助工具,但医生依然是手术成败的关键因素。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通过操作系统控制所有步骤,依靠视觉判断切割力度。
据了解,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才能获得机器人手术资格。武汉儿童医院计划培训12名外科医生,未来他们都将能够独立操作达芬奇机器人,使更多患儿受益。
此外,机器人手术将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包括骨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新生儿外科和妇科等。未来,借助5G网络,机器人手术有望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远程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