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不少房地产企业在“不务正业”方面愈发活跃。尽管监管部门设置了“三道红线”以限制其负债水平,但一些拥有大量资金的企业仍然涉足汽车、医美、餐饮、口罩生产和养猪等领域,号称“多元化经营”。
在这些“不务正业”的房企中,包括万科、恒大和碧桂园等知名公司。这些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对其他行业产生了影响。那么,像许家印、郁亮和杨国强这样的地产界领军人物,究竟是为了制造话题,还是真的要有所作为?
房企造车热潮
恒大在房企造车领域最为高调。许家印对造车的热情令人难以想象。恒大汽车数据显示,自2019年起,公司在该项目上投入了约294亿元人民币。然而,外界报道的数字高达3000亿元。2019年6月,恒大在广州和沈阳分别签署了1600亿和1200亿的投资协议,用于建设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配件生产基地。
最近的一篇文章在网络上广泛传播,详细讲述了恒大造车的内部情况,认为恒大是用房地产思维造车。尽管文章内容的真实性尚待考证,但像许家印这样高调造车并且能够投入巨额资金的房企老板确实罕见。11月16日的消息显示,恒大在上海和广州的生产基地已经开始试生产。
宝能虽然2017年才进入汽车领域,但也引起了质疑。然而,今年11月8日,宝能汽车集团在西安的生产基地建成并投产,消除了部分质疑声音。宝能采取控股的方式,迅速进入汽车行业,例如收购观致汽车51%的股份,后来增至63%,并在2019年收购了长安PSA,生产法系DS品牌。
富力也在考虑造车。2019年7月6日,富力与华泰汽车宣布合作,富力集团入股华泰汽车,共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与宝能相比,富力的行动显得更为谨慎,因为控股意味着主导权,而参股则较为被动。
房企多元化的其他尝试
房企涉足其他领域的尝试远不止造车。例如,格力地产曾宣布进军口罩生产,但目前尚未取得实际成效。碧桂园则致力于机器人产业,杨国强早在2018年就宣布进军该领域。碧桂园已经成立了两家机器人公司,涵盖建筑、安防、清洁和烹饪等多个领域。11月11日,碧桂园旗下的千玺机器人餐饮集团自主研发的机器人产品在展会上亮相,展示了其在机器人领域的雄心。
融创则专注于康养医疗。继首个康养项目“融爱家”交付后,融创在青岛的康养中心也即将开业。这表明融创瞄准的是中国老龄化产业,这是一个前景广阔的领域,并且与地产行业紧密相关。
万科对养猪表现出浓厚兴趣。在一次媒体交流会上,郁亮表示万科养猪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非出于经济利益。从资金和业务规模来看,万科养猪更像是试探性的尝试。
除上述企业外,还有许多房企涉足其他领域,如绿地涉足金融,绿城发展农业,旭辉布局教育,佳兆业进军电竞。据统计,全国排名前30位的房企中有七成发布了多元化业务计划。
总体而言,像恒大、碧桂园这样真正投入副业的房企相对较少,更多企业可能是出于一时兴起或制造话题的目的,而非长期战略。更有甚者,借跨界之名行“圈地”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