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把浪花拆解开来,它只剩下一个个水分子。这些水分子在潮汐力的作用下重新组合,才形成了浪花。这一过程,与智慧的诞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智慧可以通过简单的元素和连接,形成足够复杂的无机体。比如,人类大脑由上千亿神经元细胞构成,蚂蚁群体也能完成个体无法实现的复杂任务。
科幻电影《超能陆战队》里的大白和小男孩阿宏发明的微型机器人,单个看似平凡,但在数量众多且受到控制时,可以组合成各种形状,完成复杂的任务。这一设定不仅巧妙,也揭示了通过简单结构组合成复杂事物的方法。
材料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看来,是构成世界的四大元素之一。而在现代,材料科学已经发展到可以创造出具有超凡特性的复合材料,即“超材料”。这些材料通常由人工设计,拥有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独特性能。例如,热电材料可以将废热转化为电力,气凝胶是绝佳的绝缘体,而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提出的Stanene则能在室温下实现零电阻导电。
最具科幻色彩的超材料是由美国DARPA资助的隐形材料,可以改变光线传播速度,实现隐身效果。
“体素”这个词源于图像像素(Pixel)的三维化概念。这种新型材料被称为“机械超材料”,其特点并不在于材料本身的特殊性,而在于其设计结构。体素是由聚合物制成的平面架构,然后拼接成三维结构。MIT的研究团队将这些成果发表在Science杂志的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介绍了四种不同类型的体素:刚性、柔顺、拉胀和手性。
刚性体素具有出色的刚性和轻盈特性,适用于需要高强度和特定重量的结构,如赛车。MIT团队与丰田合作,推出了一款由体素构成的赛车,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完成了组装,而传统方法则需要一年。
适应性体素的泊松比为零,压缩时不会发生侧面变形。这种特性颠覆了我们的常规认知。
拉胀体素在压缩时会向内凹陷,这种材料以前需要复杂工艺才能制造,但现在通过体素技术可以轻松生产。
手性体素在轴向受力时会发生扭曲,同样是一种独特的特性。
体素的机械特性表明,它可以广泛应用于大型设备的制造,如汽车、轮船、飞机以及各种专业机器人。例如,风力发电机的叶片可以由数千个体素单元组装而成,便于运输和回收。此外,体素还可以用于制造坚固但轻盈的航空飞行器,优化其形状;提高汽车的抗压强度,减轻重量;增强无氦真空气球的承载能力。
体素材料的军事应用潜力巨大,可以制造吸收冲击能量的机器人,快速拼接桥梁和梯子,提高机动性和生存能力。未来,体素材料可能像乐高一样普及,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娱乐设备、机器人和大型工程装备。
作为一个致力于“科技向善”的媒体人,我期望这种材料能够造福人类,而不是被用于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