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人工智能之父”艾伦·图灵在他的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提出了一个划时代的成就:机器是否能够思考?六年后,“人工智能”这一概念应运而生。历经岁月变迁,尽管科幻小说和电影营造出真假难辨的氛围,我们依然常常追问:机器人是否会统治世界?
京东数科智能机器人业务部总经理姚秀军在接受采访时指出,所谓的“AI威胁论”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要合理利用,AI并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
尽管在探索初期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各大科技巨头却依旧热衷于AI领域。
记者注意到,今年,京东数科自主研发的机房巡检、室内运送等AI机器人产品相继落地。京东健康推出的AI分诊和辅助诊疗系统也展现了未来无限的可能性。
京东数科不仅在室内运送AI机器人领域有所突破,还在其他多个方面取得了进展。例如,今年6月,京东数科的室内运送AI机器人被应用于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用于卷宗的运送工作,与VR大厅、人脸识别智能闸机等设施共同推动智慧法院的建设。这种机器人可以自动往返于立案窗口和材料收转窗口之间,确保卷宗的安全。
京东数科副总裁曹鹏进一步解释说,京东数科在AI机器人领域的战略是双管齐下:一方面,加强底层技术研发,构建“云脑”、“机脑”和“人脑”三脑融合的技术体系;另一方面,开放机器人底层能力,打造开放平台,共建机器人产业生态系统。
实际上,以AI机器人为代表的AI产业整体仍处于初级阶段,需要从零开始构建许多基础能力。此外,高昂的研发投入和细分市场的低回报率也阻碍了AI技术的商业化进程。
姚秀军认为,解决特定场景的问题对于提升整体产业效率的意义有限。AI机器人等技术需要构建完善的底层技术平台,从而逐步实现底盘、机械臂、路径规划、空间定位等核心技术能力的提升。
AI并非简单的互联网玩法。首先,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次,产业链漫长,涉及技术研发、生产投入和落地运维等多个环节,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沉淀。与C端用户相比,B端客户的解决方案和服务需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定制化的能力。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速了AI技术的应用推广。姚秀军认为,未来五年将是AI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尽管存在挑战,例如如何降低成本和适应政策法规,但AI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依然广阔。例如,无人驾驶汽车虽然面临技术成熟度和技术法规的双重挑战,但逐步从低速室内机器人向中高速室外机器人发展,是一个更加合理的路径。
在看似与主营业务无关的领域,各大科技巨头依然在进行激烈的竞争。无论是百度、阿里还是腾讯,都在积极布局AI领域,推动AI技术的广泛应用。
尽管AI技术的发展充满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经成为互联网巨头们未来的重要战略方向之一。在未来,谁能在AI领域取得领先地位,谁就能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