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种地,机器人成了“新农人”
作者头像
  • 手机圈
  • 2021-01-12 06:47:45 0

“慧”种地,机器人成为“新农人”

记者崔力

在浙江乌镇的凤岐茶社谭家湾云上农业实验场,数十个不同种类的机器人穿梭忙碌。从“会”种地到“慧”种地,机器人在这里扮演着“新农人”的角色,管理着700亩的云上农场。

“熊猫”是一种温室内的自动化搬运机器人,它能与地面轨道机器人协作,完成采摘后的搬运任务。“泰山”是室外搬运机器人,负责将采摘的果实从温室门口运送到加工配送中心或物流运输点。“云雀”则是一款空中轨道机器人,它沿着温室顶部的轨道运行,360度实时监控各个区域的空中作业情况,收集各种数据,监测作物的生长状况和病虫害情况。

凤岐茶社是一家通过“互联网+众创空间”模式运营的创业服务平台,致力于通过农场和农业数字化转型来打造智慧农业,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通过凤岐茶社的“农业大脑”平台,山东寿光的西红柿、黄河口的螃蟹、西藏拉萨的天山雪菊等各地农作物的种植场景变得触手可及。

机器人在农业中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借助物联网技术,土壤中的传感器能够实时监测湿度,提醒农民适时灌溉。温度、湿度、光照等数据通过物联网实时上传,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标准化和智能化的数据支持。

凤岐茶社通过云上农校,为一线农民提供数字化农业技能培训,培养了一批掌握技术和数据的新农民。通过推广标准化生产,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

标准化生产的农产品不仅品质更高,还能通过二维码追溯系统,让消费者轻松查看产地信息和生长全过程,从而购买更加安全放心的产品。

2020年,新冠疫情对传统农业造成了巨大冲击,特别是在农产品流通方面。然而,借助云上农业,凤岐茶社成功实现了跨区域云端协同,在48小时内完成了从山东寿光到上海奉贤区医院和浙江乌镇的两次蔬菜补给任务。

展望2021年,凤岐茶社负责人傅骞希望吸引更多专家和技术团队入驻谭家湾云上农业实验场,开发更多新产品和新技术。通过这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水平,为各类涉农主体提供科技支持。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手机圈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农人种地机器人成了“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