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在2021年的第一个工作日,顺德区为了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加速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搭平台的产业创新体系,举行了高质量经济发展大会,并通过电视电话会议的形式将会议覆盖到各个镇街,为“十四五”开局吹响了最强音。
会议上,约有八位企业家代表从不同角度分享了他们在顺德创业的经验和对产业发展趋势的看法。作为碧桂园集团旗下的初创企业,博智林机器人副总裁刘震分享了其在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和推进先进制造业方面的经验。
“建筑行业和农业一样,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较低。博智林需要开展许多研发工作。”刘震介绍,博智林目前在建筑机器人及相关施工设备、新型装配式建筑构件和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建立了系统化的研发、生产和应用体系,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在打造高水平人才团队和实施智能制造计划方面也初见成效。
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刘震指出,博智林主要从三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博智林在全球范围内招聘了高科技领域的顶尖人才,研发人员已超过4000人,平均年龄30.2岁,博士和硕士占比超过20%,海外人才超过120人,各领域专家级人才超过220人。
“我们不仅为这些人才提供了良好的科研环境,还特别关注建筑机器人和建筑工业化这两个新兴领域,因为它们具有很高的技术难度。在研发过程中,我们给予了很多项目绿色通道和宽容政策,以便更好地激励研发人员进行科技创新。”刘震表示。
博智林也在不断拓宽高端人才的培养路径,大力推动博士后工作站和博士后研究基地的建设。目前,博智林已建成广东省博士后工作站,并获批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同时还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共建博士后研究基地。此外,博智林还与多所高校合作,共同提升科研人员的综合能力,例如今年与清华大学联合开办了科研人员管理能力研修班。
博智林还积极寻求外部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为、埃森哲等高校、研究机构和产业力量携手,共同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愿景。
刘震介绍,目前博智林有近50款建筑机器人正在研发,其中4款已经实现了商业化,以租赁或销售的方式为建筑企业提供服务。这也涉及到产业工人的培训。
“建筑机器人就像早期的工业自动化一样,需要具备相应技能的产业工人来操作。因此,博智林与社会和职业院校合作,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的产业工人队伍。”刘震说,“这四款机器人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普通建筑工人的需求,但仍有20款机器人需要专业产业工人协同作业。这些机器人现在由博智林自己的产业工人在施工现场操作,在保障施工人员安全和健康的同时,提升了施工质量和效率。”
此外,博智林在建筑机器人的核心技术算法和关键零部件方面进行了大量自主研发,并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机器人的控制器、六轴协作机械臂在内的产品均已实现量产,其中机械臂的交付量已超过100台。”刘震说,目前全球协作机械臂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全球最大的协作机械臂厂商年销量也仅有几千台。博智林已有500台订单正在签订中,未来希望为协作机械臂的“顺德造”、“佛山造”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