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机器人“飞檐走壁”的功夫(家国情怀 报效桑梓系列报道(2))
作者头像
  • 杨学花
  • 2021-01-20 08:30:18 2

薛龙建教授的研究团队致力于开发一种微型软体机器人,灵感来源于壁虎和尺蠖的独特结构。在德国留学期间,薛龙建不仅深入研究了仿生材料,还参观了汉莎航空公司的设施。回国后,他在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和工业科学研究院担任教授,带领团队在仿生粘附材料领域取得了突破,提高了材料的粘附强度、稳定性和耐用性,使其适用于多种表面,并且实现了智能调控。

这一微型软体机器人体积小巧,长度仅为2厘米,重量只有0.3克。尽管体型微小,但它具备强大的功能,包括负载自身重量50倍的物体并平稳行走,同时适应各种恶劣环境。与传统机器人不同,这种机器人能够在狭小空间内灵活移动,有望应用于废墟搜救和生物体内复杂操作。

研究团队模仿壁虎脚掌的独特结构,使机器人拥有了更好的表面适应能力。薛龙建表示,这项技术目前还在试验阶段,但已经证明了其可行性。软体机器人的灵活性和变形能力使其在生产、生活、医疗救援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可以通过光控机制实现精确控制。

薛龙建对科学研究充满热情。在德国留学期间,他充分利用时间,每天在实验室工作超过12小时,甚至周末也不例外。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得到了导师的高度评价。回国后,他依然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培养学生的科研热情,并鼓励他们追求创新。

在海外学习期间,薛龙建深刻体会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他曾因被误认为日本人而感到无奈,但随着时间推移,他发现中国在全球的地位显著提升。这激发了他强烈的使命感,希望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为中国赢得更多尊重。他认为科研人员应具备家国情怀,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杨学花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家国桑梓飞檐走壁报效机器人情怀功夫报道系列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