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多所高校开设机器人专业,机器人教育从娃娃抓起已成大势所趋
作者头像
  • 程程
  • 2021-02-09 09:36:49 1

近年来,不少教育专家指出,我国当前的教育趋势正在逐步向人工智能时代靠拢。人工智能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在社会中广泛应用。它不仅革新了原有的素质教育模式,还使整个教育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成为高考热门专业,近年来报考热度持续上升。

回顾历年来的高考热门专业,从最初的金融会计到后来的计算机专业,这些热门专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需求。如今,最受欢迎的专业莫过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工程。这充分说明了人工智能技术和机器人服务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国内各高校也在不断加强相关领域的研究。

2019年,北京大学首次设立“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在此之前,已有86所高校设立了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的专业。随着机器人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家长们也开始重视幼儿机器人教育。正如俗语所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教育也应从小培养。

幼儿机器人教育蓬勃发展,4C教学法受到家长青睐。

所谓幼儿机器人教育,是指通过组装机器人来完成前期准备工作,然后利用编程技术使机器人运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能学到复杂的机械原理和有趣的物理知识,还能提升计算能力和实践能力。很多孩子最初接触复杂知识时可能会感到抵触,但机器人教育能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引导他们接受新知识。

目前,幼儿机器人教育正蓬勃发展,其中的4C教学法尤其受到家长们的喜爱。4C教学法包括联想、建构、反思和延续四个步骤,通过打造沉浸式的机器人学习体验,让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机器人搭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育专家认为,尽管4C教学法主要应用于幼儿机器人教育,但它适用于多种幼儿教育情境,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不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机器人教育与各阶段素质教育紧密结合。

早在2017年,教育部就呼吁全国中小学阶段应逐步开设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工程相关课程,并将编程教育有机地融入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中。如今,国内各大高校更加注重选拔优秀的机器人竞赛选手,机器人相关比赛数量也呈几何级增长。无论是中小学还是高校,都在逐渐将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纳入特长生的考核范围。

显然,机器人教育已经与各阶段素质教育紧密相连。机器人不仅是素质教育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大背景下,机器人课程提供了复杂多样的学习形式,能够有效训练学生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可否认,机器人教育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创新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由此可见,机器人教育不仅是前沿科技背景下的产物,也是素质教育的一次重大创新。机器人教育既能落实素质教育,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因此,国家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首要目标是有道理的。正是由于机器人教育的诸多优势,我们应当大力推动幼儿机器人教育的普及,因为只有从小培养青少年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未来不落后于人。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程程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机器人大势所趋抓起开设娃娃高校全国专业教育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