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二部群智感知创新中心最近取得了一项重要突破,他们研发的四足机器人智能感知系统已经能够实现基于视觉方案的自主定位与地图构建功能。这项技术能够在不到60秒的时间内对1000平方米的区域进行地图构建,展现了高水平的智能化和实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假设一家工厂发生煤气泄漏并引发火灾,需要紧急关闭阀门。但由于现场道路受阻,消防人员难以接近。此时,四足机器人便能大显身手。它们可以通过传感器迅速评估周围环境,识别出可通行的路径。在行进过程中,机器人还会根据障碍物的情况做出判断,选择最佳路线前进,同时实时构建现场的三维地图,快速找到阀门并完成救援任务。
项目负责人郭睿指出,传统的轮式机器人很难应对复杂的地形,而四足机器人则可以轻松应对楼梯、沟壑等各种复杂环境。这使得四足机器人在探险救援、反恐防爆等场景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团队开发了一套智能感知系统,赋予机器人“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然而,四足机器人的灵活运动方式也带来了挑战,例如机身的颠簸和振动会影响视觉传感器的成像效果。为此,研究团队利用自主可控的深度学习算法、智能芯片以及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等关键技术,提出了一种低成本的多模式融合智能感知系统方案。该系统每秒可以提供20帧的图像,并且构建的地图具有厘米级的精度。
未来,郭睿表示,团队将继续在无人车、无人机和智能机器人等领域深化智能感知系统的研发,推动产品的量产和应用,助力装备智能化,为中国的人工智能领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