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作为地球上生物链的最顶端,拥有相对的控制力,但并非没有缺陷。自古以来,人类寿命的短暂一直是个困扰。由于寿命的限制,人类难以飞出太阳系,星际移民、穿越时空等设想或许只能停留在想象中。即使人类达到光速,宇宙的广阔依然使我们无法到达遥远的地方。
此外,人类身体的脆弱性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不仅要时刻防范病毒的传播,还要警惕自然灾害带来的威胁。科学研究表明,地球历史上已经发生了五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而第六次灭绝则始于工业革命时期。这意味着,如果我们继续依赖现有的肉体形态与自然抗争,未来在地球上生存将变得越来越困难。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有人提出了一项计划——寻找实现永生的方法。2013年,在莫斯科举办的一场名为“全球未来2045年国际会议”上,著名媒体大亨伊茨科夫认为,人类需要加大投入,发展以“永生”为目标的高科技研究。他认为,如果人类能够与机器人融合,不再依赖肉体存在,就能实现永生。因此,这项计划被称为“阿凡达计划”。
伊茨科夫认为,衰老和死亡是限制人类活动范围的主要因素。通过意识移植到机械体中,人类可以摆脱衰老和死亡的束缚,从而延长寿命。若能实现永生,人类将彻底突破自然法则,成为宇宙中永恒的存在。除非宇宙本身消失,否则人类将不会消亡。
伊茨科夫的计划获得了部分投资机构和科学家的支持。目前,有超过100人专门从事相关研究。第一步是在未来十年内将人脑移植到机器人身上,随后在接下来的三十年内,逐步淘汰旧有的机械体,最终将人类完全转变为“虚拟人”。简而言之,人类将失去实体形态,仅以意识形式存在,并可以自由移动和分裂出多个副本,通过意识操控实现各种现实场景。
尽管这听起来十分诱人,但依然存在诸多质疑的声音。例如,如果人类真的实现了永生,是否还能像现在一样充满激情地生活,不留遗憾?伦理问题、就业问题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都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尽管许多人认为伊茨科夫的想法过于激进,但他坚信,一旦成功,这项技术将为人类带来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