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强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得机械工程博士学位后,回国加入碧桂园旗下的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简称“博智林”),负责混凝土施工机器人的研发工作。
在一个清晨,曲强和他的团队首次踏入建筑工地,目睹了混凝土施工的真实环境,感到十分震撼:他们需要攀爬四层脚手架,踩着钢筋,越过木模板,看到十几名工人手持各种工具忙碌工作,他们的衣服和鞋子上到处沾满了混凝土泥点。这一刻,团队成员深感建筑工作的艰辛,曲强不禁思考:如果是我或者我的父母在这里工作,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中国的传统建筑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生产方式粗放、科技含量低、技术创新滞后等问题。此外,用工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和用工成本上升等问题也在加剧。中国工程院院士丁烈云指出,尽管中国建筑业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但也面临着产品质量不佳、资源浪费严重、安全问题突出、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益低下等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正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推动建筑智能化解决方案的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推动建筑行业的智能化升级。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持续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智能制造,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同年7月,住建部等13个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要以建筑工业化为载体,以数字化和智能化升级为动力,推动智能建造技术在各个环节的应用,形成全产业链融合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国强提出了加快研发智能建造技术和推进建筑数字化的提案。他认为应大力支持建筑机器人和智能施工设备的研发和应用,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智能建造设备的广泛应用。同时,他建议加快BIM(建筑信息模型)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推广BIM报建审批和施工图BIM审查模式,提升智能建造的信息化水平。
杨国强之所以能提出这一提案,与其建筑工人的出身有关。他深知建筑工人的辛苦,因此多次强调智能建造的重要性。2018年7月,碧桂园集团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建筑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推动新型装配式建筑体系的使用,构建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建筑施工的智能化。
经过三年的努力,博智林已经研发出18款建筑机器人并投入商用,成为全球首家大规模、系统性地使用机器人完成建筑施工的企业之一。博智林在研发过程中,不仅注重技术创新,还建立了强大的产学研人才储备,拥有7000多名员工,其中包括4000多名研发人员。这些研发人员在伺服系统、传感器、导航、视觉等多个核心领域实现了自主研发,多项技术和产品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
在实际应用中,博智林的机器人已经在多个建筑项目中投入使用,显著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例如,实测实量机器人能够在半天内完成600多尺的数据测量和校验,其测量速度是传统人工的2-3倍,而且操作简单,只需1.5小时的培训即可上岗。
通过不懈努力,博智林已经成为智能建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其成功案例包括碧桂园佛山顺德凤桐花园项目,该项目成为中国唯一真正引入并批量应用建筑机器人的试点项目。未来,随着智能建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建筑业将迎来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