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龙深、张继元:最佳“机器人”拍档
作者头像
  • 许你心安
  • 2021-03-23 13:20:58 5

改写后的内容:

2020年12月6日,广东佛山,世界机器人大赛决赛正式拉开帷幕。其中一个备受瞩目的赛项——Make X机器人应战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支青少年队伍参赛。其中,只有5支队伍有幸参加最高难度的“Premier雷霆营救”赛项。

在这5支队伍中,有一支队伍显得尤为特别——他们只有两个人,一名观察手和一名操控手。观察手陈龙深在赛场各处游走,细心观察,再与队友交流策略。操控手张继元则紧握操作板,专注地操控机器人,完成一系列任务。

最终,机器人准确无误地将最后一个黑色方块插入距离地面1.1米的方形槽中,点亮灯箱,比赛结束。陈龙深和张继元成功夺得世界机器人大赛总决赛(2020)-青少年机器人设计大赛-Make X机器人应战赛Premier赛项的冠军。

最佳拍档

陈龙深和张继元分别来自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两人都是16岁的高一学生。比赛前的三个月,他们还是互不相识的同学。陈龙深认为张继元有些嚣张,而张继元则觉得陈龙深太过稳重。升入同一所高中后,他们报名参加了2020年世界机器人大赛,并迎来了合作的机会。

人手不足是他们遇到的最大挑战,其他队伍通常有4到8人,而他们只有两个人。尽管如此,他们依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讨论机械结构、调试控制、商议策略。这次备赛过程不仅提升了他们的技能,也让两人从性格迥异的个体成长为默契的团队。

指导教师谷任昕对他们的搭配充满信心:“他们经验丰富,无论是性格还是擅长的方向,两人是天然的互补关系。”另一位指导教师卓桂煌则赞赏他们的拼搏精神:“由于场地有限,他们常常在其他队伍用餐的时候继续训练,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少年无忧

陈龙深和张继元的生活规律而充实:每天6:30起床,22:50熄灯,期间穿插着各类课程和活动。虽然学习节奏紧张,但他们觉得学校很贴心,提供了夜宵。

张继元从小就对机器人感兴趣,最喜欢的科目是物理,但语文和政治成绩最好。他说自己是一个跳脱的人,平时喜欢打篮球、拉大提琴。他的偶像是科比,科比凌晨四点起床练习篮球的故事激励着他不断学习和探索。

相比之下,陈龙深对生物和地理更有兴趣。他最喜欢的是拼模型,经常把模型结构运用到机器人上。他认为做模型也是一种技艺,希望将来能将其应用到科技创新中。

尽管兴趣不同,但他们对科技创新的热爱是一致的。学校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和专业的培训让他们受益匪浅。张继元曾参加过一个科技公司的冬令营项目,该项目由学校教师推荐,教师还给了很多建议。

少年强则国强

深圳是中国的科技创新之城,华为、腾讯、大疆等科技巨头汇聚于此。张继元认为深圳是全国电子科技研究最前沿的城市,敢于尝试和包容失败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陈龙深也有同感,学校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教师耐心解答,学生不怕犯错,勇于尝试。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的发展面临着复杂的内外环境,加快科技创新的需求更加迫切。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青少年一代肩负着科技强国的重任。陈龙深希望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贡献力量,张继元则希望从事与机器人相关的工作。

埋下更多科技创新的种子

陈龙深和张继元所在的北方科技大学附属中学,以科技创新教育为主要特色。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技教育资源,包括大学先修课程、学科拓展课程、公共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学校配备了STEAM中心、未来教室、3D打印探索室等设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指导教师谷任昕和卓桂煌均拥有深厚的科研背景,致力于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谷任昕认为投身基础教育可以培养更多有科学梦想的孩子,卓桂煌则认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必须从青少年入手。

校长王佩东表示,中外对于科技人才的培养呈现出年龄下移的趋势。在高中阶段提供高质量的学术素养教育至关重要,学校希望通过实际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具有中国精神和世界眼光的时代青年才俊。

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升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真正的科技强国。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许你心安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张继陈龙拍档机器人最佳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