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之一。目前,全市拥有机器人企业和研发机构300多家,形成了涵盖研发、零部件制造、检测、系统集成、配套零部件、人才培养和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在研发方面,重庆在传感器、工艺软件、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系统等新一代机器人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尽管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重庆的机器人产业仍存在一些问题。科研力量较为分散,科研投入较少,整体科研水平有待提升。目前尚未形成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本土知名机器人品牌企业及产品。此外,产业规模较小,本土企业数量有限。
川崎(重庆)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是由日本川崎重工与重庆宜而奇工程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是中国首家由世界级机器人品牌与国内企业合作建立的机器人本体研发制造基地。该公司生产的多款川崎机器人销往全国各地,应用于汽车、笔记本电脑和手机等生产线。
在重庆川崎工厂,技术人员正忙碌地调试刚下线的机器人。地面上,数百台已调试完毕的点焊机器人和duAro双腕机器人静静等待出厂。
“这些都是为汽车制造企业定制的机器人,近期将交付给客户。”川崎(重庆)机器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廖旭东说。
重庆川崎成立于2015年5月,由日本川崎重工与重庆宜而奇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继川崎重工之后,其他三家机器人巨头——德国库卡、瑞士ABB和日本发那科也相继进入重庆,并在水土高新园区扎根。
库卡和重庆长安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了长安徕斯(重庆)机器人智能装备有限公司;ABB在中国设立了第三个应用中心——ABB机器人重庆应用中心;发那科则建立了其在中国西部的技术中心。
“首先是因为市场的吸引力。”两江新区产业促进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汽车制造和电子信息产业是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领域,而重庆是国内重要的汽车和电子产品生产基地。近年来,重庆大力推动大数据智能化战略,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激发了企业对工业机器人的巨大需求。
ABB机器人重庆应用中心开业当天,时任ABB中国机器人及运动控制事业部负责人李刚表示,重庆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中占有重要地位。对ABB而言,重庆及其辐射区域是重要的机器人应用市场。
为了吸引川崎重工,重庆相关部门多次前往日本与川崎重工进行谈判。经过四年努力,最终说服川崎重工在重庆设立合资公司。廖旭东表示,川崎重工被说服的重要原因在于重庆招商团队展示了重庆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
此外,重庆还通过推进“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整合,致力于构建机器人产业集群,形成了涵盖研发、零部件制造、检测、系统集成、配套零部件、人才培养和应用服务的完整产业链。
针对部分企业因成本问题无法购买机器人的现状,两江新区成立了重庆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帮助企业实现“机器换人”,同时帮助机器人企业拓展市场。截至目前,两江机器人融资租赁公司累计投放资金超过47亿元,为50多家企业提供智能化升级支持。
重庆鲁班机器人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鲁班研究院”)是重庆市首批五个新型高端研发机构之一,致力于产业核心技术、共性技术研发及成果转化。五年来,通过“产学研用”合作模式,鲁班研究院在新一代机器人的部分核心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突破,并获得近百项专利。
鲁班研究院研究员李唯嘉和他的同事们正在加紧优化已研发成功的六维力传感器。鲁班研究院与合作伙伴联合研发的打磨抛光机器人,已经接到3000台订单。鲁班研究院负责研发六维力传感器等关键技术,重庆华数负责机器人本体和离线编程技术,笔电外壳加工企业负责示范应用。不到两年时间,打磨抛光机器人就研发成功。
鲁班研究院还与杭州一家公司合作开发红外医用检测机器人。鲁班研究院负责控制系统和机器人本体,杭州公司负责红外摄像头和市场推广。2019年,双方研发出可用于早期肿瘤等疾病筛查的红外医用检测机器人。2020年,这些机器人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亮相,实现了100%的体温测试精度。
重庆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科风投”)成立于1992年,是重庆机器人产业的专业风险投资机构之一,已投资5家机器人企业,总投资近6000万元,所投项目年收入接近2亿元。
“最近订单很多,我们已经满负荷运转。”重庆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旭丽在接受采访时说,去年公司销售额同比增长超过30%,今年的生产计划已经排满。
重庆华数是重庆知名的机器人企业之一,但在七年前,它还只是机器人行业的新秀。2013年,重庆出台政策推动机器人产业发展,科风投迅速寻找投资标的,与华中数控合作成立重庆华数。科风投为重庆华数引荐了许多市场订单,并引进了专业人才。截至目前,重庆华数已实现工业机器人四大核心零部件全部自主研发,其自主研发的智能机器人控制器是国内少数已规模化应用的国产机器人控制系统。
近年来,重庆通过多方努力,迅速形成了机器人全产业链。然而,多位业内人士认为,快速发展背后也存在一些隐忧,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重庆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发展迅速,但在服务业机器人领域发展滞后。重庆社科院产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江薇薇建议,重庆应聚焦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寻找潜在市场机会。同时,进一步发挥重庆在汽车、电子、物流等领域的优势,促进机器人产业与优势产业融合发展。
重庆机器人企业大多以集成业务为主,缺乏研发创新能力。江薇薇认为,重庆需要完善创新生态系统,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政府应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技术孵化平台和产学研对接平台,为协同创新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