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中心的黑洞在数百万年前吞噬了大量的物质,这个过程产生的巨大能量释放形成了所谓的费米气泡。作为费米气泡的发现者之一,中国小行星采矿公司来源太空的创始人苏萌,通过费米气泡这一重大发现,揭示了银河系中心巨型黑洞Sgr A(人马座A)的活动。
费米气泡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银河系结构之一,它呈现出巨大的哑铃形状,延伸至银河系旋臂的上下方,每个气泡的高度约三万光年。这一发现是全球几十家科研机构、上千名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借助造价高达十亿美元的费米伽马射线望远镜得以实现。
苏萌指出,费米气泡的发现有助于理解宇宙中星系的形成和演化,以及宇宙内各种尺度的现象。基于这项研究成果,他获得了全球高能天体物理学领域最高荣誉Bruno Rossi奖,成为近40年来最年轻的获奖者和唯一华人得主,并因此入选全球十大物理学进展和十大天文学进展。
苏萌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与导师Martin Elvis一起参与见证了太空采矿行业的兴起。他在哈佛期间就开始研究小行星采矿,并在博士后阶段参与了南极极点望远镜和费米太空望远镜等多个国际合作项目。回国后,苏萌致力于推动中国空间天文学的发展,参与了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等重要项目。
苏萌认为,未来人类将利用太空资源,这不仅需要技术上的突破,还需要商业化开发的支持。太空资源的利用已经成为多个国家的战略重点。因此,太空采矿不仅是个人选择,也是时代的需求。
随着太空2.0时代的到来,各国发射的卫星数量不断增加,产生了庞大的卫星在轨服务市场,同时也带来了太空垃圾问题。来源太空正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计划发射NEO-01太空采矿机器人和“俯视一号”光学/紫外望远镜,前者将在太空中验证未来的小行星采矿技术和清理太空垃圾的能力。
NEO-01太空采矿机器人预计将在今年4月发射,它将携带多个相机、一部手机等设备,以完成多种任务。苏萌表示,这次发射是中国航天产业链完善、国家技术积累和有效防控疫情的综合结果,展示了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快速发展。
苏萌还提到,未来的太空望远镜发射将为中国大型太空天文设备的建设贡献力量,例如直径2米的中国空间站大型光学望远镜(CSST)。来源太空希望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在太空中展示中国企业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