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天励飞CEO陈宁:智能机器人迎机遇,芯片生态是关键难题
作者头像
  • 2021-04-12 16:56:50 1

4月10日至12日,被称为“中国智能科学技术最高奖项”的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迎来了十周年庆典,同时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北京和苏州同期举办。

本届奖项首次设立了人工智能专项芯片奖,主要授予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取得创新性成果的团队和个人。共有8个项目获奖,主要涉及的企业包括北京地平线机器人技术研发有限公司、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学、苏州长光华芯光电技术有限公司、北方科技大学、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和盯盯拍(深圳)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会议结束后,深圳云天励飞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陈宁接受了南都记者的采访,他表示,随着5G和AI技术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和服务类机器人将面临更多机遇。特别是用于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机器人,预计在未来两年内将实现大规模产业化。

陈宁拥有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的背景,曾在美国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担任高级架构师,后来又在中兴通讯担任芯片技术总监。2014年,他与合作伙伴在深圳创立了云天励飞,致力于视觉人工智能产品的开发。

陈宁介绍,此次获奖的“视频边缘智能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主要是基于对深度学习算法框架的理解。这款芯片的设计旨在提高算法运行的效率,提供高性能、低功耗和小面积的目标。通过丰富的工具链,各种算法可以快速部署在边缘计算平台上,从而支持多种应用场景。

关于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到的专用芯片与通用芯片的发展趋势,陈宁指出,通用芯片通常是指CPU这类适用于多场景的控制和调度平台,例如X86和ARM架构。而专用芯片,尤其是AI专用芯片,则更注重满足新兴的深度学习算法和神经网络计算的需求,需要在海量的应用场景中提供高并发和高计算能力。过去六七年间,这一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显著进展,中国企业也有许多机会参与其中。

谈到智能机器人的前景,陈宁认为,随着5G和AI技术的推进,智能机器人将在“十四五”期间迎来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工业机器人和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的服务类机器人方面,未来两年有望实现大规模产业化突破。

在谈及底层技术,特别是芯片层面的突破对智能机器人发展的意义时,陈宁表示,未来的智能机器人不仅仅是工业机器人、配送机器人或家用服务机器人,而是需要端、边、云协同工作的智能载体。这意味着机器人将像智能手机一样,依赖于云端管理和运营,但在机器人本体层面,需要更加关注智能化水平、算法丰富度和用户体验。

对于珠三角地区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的优势和劣势,陈宁认为,广东在硬件制造方面具备强大的生产能力,这得益于过去几十年积累的信息产业链和生产制造供应链的能力。然而,中国还需要解决底层核心算法的开源训练平台和处理器的问题,特别是专用AI芯片的生态系统建设,包括芯片制造、封装和测试等环节。

最后,陈宁介绍了云天励飞在芯片领域的规划,强调将继续专注于算法芯片化的核心技术,构建神经网络处理器的生态系统。特别是在数字城市和人居生活领域,希望不断拓展应用场景,推动从算法到芯片再到应用的数据有机迭代,提升算法训练、应用效率和研发效率。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陈宁云天机器人机遇难题芯片生态关键智能励飞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