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在一个春寒料峭的二月份,我国第一条机器蛇(又称蛇形机器人)在我校诞生了。这5名平均年龄只有23岁的硕士研究生,共同将这条机器蛇“孵化”出来。
当时,地方电视台《动物世界》正在播放一个关于蛇的节目。这段节目激发了张代兵的研究兴趣,他开始思考能否研发出中国的机器蛇。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导师的支持。此外,潘献飞、谭红力、田菁和机械设计专业的周旭升4名研究生也加入了这项科技创新项目。
为了更好地了解蛇的运动机制,他们花费大量时间观察和研究蛇的行为。除了查阅图书馆中的相关书籍,他们还经常前往动物园,并在野外寻找蛇的踪迹。由于缺乏科研经费和参考资料,他们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研究。设计、仿真分析、制作模型、编写程序、调试电路……他们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通过团队合作和头脑风暴,最终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
经过不懈努力,他们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条机器蛇。这项成果不仅展示了他们的创新精神,也为中国的机器人技术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蛇形机器人,也被称为机器蛇,是一种能够模仿生物蛇运动的新型机器人。它能够在没有四肢的情况下进行灵活移动,因此被国际公认为最具想象力的机器人之一。与传统的轮式或两足步行式机器人相比,蛇形机器人实现了无肢运动,这是机器人运动方式的一个重大突破。它们具备结构合理、控制灵活、性能可靠以及扩展性强等优点,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前景,例如在有辐射、粉尘、有毒气体和战场环境下的侦察任务;在地震、塌陷和火灾后的废墟中搜寻幸存者;在狭窄和危险环境中进行管道探测和清理;以及为实验室提供研究数学、力学、控制理论和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实验平台。
国防科技大学是中国最早开展机器人研发的机构之一。继1990年成功研发出中国首台双足行走机器人后,于2000年又推出了中国首台类人型机器人。2001年,他们再次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中国首台蛇形机器人。
(本文素材来源于曾君、杨龙霄、焦西凯,由欧阳一鹏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