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数码港回湾区研发机器人,他感慨这有创业所需的一切
作者头像
  • 李俊慧
  • 2021-04-19 11:53:05 7

站在制造业的前沿,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汇集了一群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科技精英,其中包括不少来自香港的年轻人,谢智衡便是其中之一。

谢智衡的祖父是东莞人,上世纪40年代从东莞迁至香港。小时候,他曾随家人回到东莞。如今,带着团队再次回到这里,他感到非常惊喜。“这里的环境变化显著,居住条件甚至比香港还要好。我喜欢在松山湖边或深圳湾跑步,因为我认为在这种环境中进行研发工作,可以激发更多的思考和创新。”

从数码港到松山湖

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成立于2014年,得到了东莞市政府和松山湖管委会的支持,并由李泽湘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教授兼固高科技董事长)等专家联合发起。该基地采用“政府资助、企业化运作”的模式,目前已经孵化了80个创业实体,累计产值超过35亿元。

谢智衡在香港数码港创立了妙智科技,专注于智能外科软件和机器人技术的研发。2016年,他带领团队搬离深圳。2019年,他在创新松山湖创业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后,决定将公司迁至松山湖。2020年疫情期间,妙智科技与东莞华南创新研究院合作,仅用两周时间便共同开发出抗疫卫士测温系统,并将其应用于松山湖中学及美国多个汽车工厂。

目前,妙智科技的产品已经进入60多家医院,包括北京304医院和广州北方医院等,通过AI系统处理了数千个病例,为医生提供了量化手术参数和指导系统。

利用湾区各城市优势缩短研发周期

手术机器人的研发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算法、软件产业化和硬件制造。谢智衡认为,香港在算法方面有优势;深圳在软件产业化方面速度最快;而东莞的制造商能够满足快速定制需求。“因此,我们的外壳工具、手术工具以及一些高精度定位装置都在东莞生产。”

最终,成品医疗器械的临床测试与注册过程在广州进行。注册后,产品还可以前往珠海参加国际性展览。“由此可见,要完成这样一个产品制造流程,必须依靠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城市的独特优势。”谢智衡表示,通过区域合作,大大缩短了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周期。

通常情况下,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周期为3-4年,但妙智科技自去年6月开始设计的一款机器人,目前已进入检测阶段,预计今年12月完成临床试验,整个过程仅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

谢智衡指出,除了产业链的支持,松山湖机器人产业聚集的氛围也推动了公司的快速发展。“我们结识了许多机器人企业,相互交流经验,这对我们的成长大有裨益。这种人才密集和频繁交流的环境,其实与硅谷十分相似,所以我相信粤港澳大湾区具备成为高科技湾区的潜力。”

采写:南都记者 李鑫 实习生 吴琳

摄影:南都记者 林耀华(除署名外)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李俊慧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湾区数码港香港机器人感慨研发一切创业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