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AMR在工业物流领域的应用相对较少,产业规模较小。然而,应用端对AMR的认可度正逐步提升,这将有助于未来市场的迅速扩张。随着产业升级对国内制造及物流场景快速响应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AMR这种高度自动化的柔性搬运设备将成为未来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传统工业移动机器人即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自动导引运输车),其概念起源于工业应用。自1953年首台AGV问世以来,AGV一直致力于解决无人搬运运输问题。然而,由于20世纪移动机器人技术尚不发达,AGV行业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市面上的AGV仍然主要依赖于导引技术的升级,如电磁感应引导、磁导条引导、二维码引导等。AGV需要沿预设轨道运行,按照预设指令操作,无法灵活应对现场变化。当导引线出现障碍物时,AGV只能停止等待;多台AGV同时作业时,容易在导引线上堵塞,影响效率。在需要搬运灵活性的场景中,这类AGV难以满足需求。
随着传感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和智能算法被应用于轮式移动设备,增强了其环境感知和灵活运动的能力,从而催生了新一代自主移动机器人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AMR在传统AGV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具备智能感知和自主移动的能力。
全球市场分析
多年来,自动化解决方案替代了许多工作岗位。自动化早已渗透到制造业,汽车行业更是先行者。除了制造业,人工智能和自动化也在威胁几乎所有可以想象的领域的就业。在物流和制造业中,有两个显著的原因推动了机器人替代人力: 1. 企业需要降低人力成本,以减少总体运营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制造工厂和物流中心面临用工短缺的问题。 2. 2018年至2020年间,全球工业移动机器人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额逐年增长。2020年,工业移动机器人出货量达到70602台,销售额为23.588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2%和25%。从平均售价来看,2018年至2020年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市场和技术的不断完善,产品价格逐渐降低。
中国市场现状
根据中国移动机器人产业联盟的数据,2019年国内自主导航AMR的销量在整体工业移动机器人销售数量中的占比约为4%,销量大约为1500台。预计2020年,国内市场自然导航AMR的出货量将达到约2800台,年增长率约为86%,市场规模约5.6亿元。目前,国内AMR在工业物流领域的应用较少,产业规模较小。相较传统的磁导AGV,AMR起步较晚,技术尚未完全成熟,目前仍处于市场培育阶段。然而,随着市场培育的推进,应用端对AMR的认可度正逐步提升,这将有助于未来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
市场竞争格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工业移动机器人领域。其中,一些新企业以AMR作为切入点,例如迦智科技、优艾智合等。还有一些企业从传统AGV和仓储机器人领域进入这一“新赛道”,如极智嘉、新松机器人等。
从国内AMR市场的不同企业市场份额来看,专注于自主导航AMR的企业占据了59%的市场份额,其次是仓储机器人厂商,占比17%。传统AGV厂商和物流集成商分别占15%和5%。总体而言,专注于这一细分领域的自然导航AMR企业入局较早,项目经验更加丰富,产品已经过成熟验证,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
行业发展趋向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对制造灵活性的需求增加、产品周期延长和加快、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对使用环境安全性的需求上升,都要求制造及物流场景具备快速响应能力和更高的效率。AMR这种高度自动化的柔性搬运设备,将是未来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