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市场中,机器人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会长李亚平在最近的一次交流中提到,机器人不仅沿用了传统的高精度工业制造路径,还在探索新的运动控制方法,以提升产品的性能和性价比。
“一方面,我们有大量需要精密加工的产品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满足消费者市场的需求。通过精确计算运动轨迹等技术手段,我们可以使机器人的性价比显著提升,甚至有些产品可以做到5000元以下。”李亚平说。
李亚平进一步解释了“定性”和“定量”的区别:“例如,扣纽扣时,只要能扣上即可,这是定性需求;而定量需求则需要精准的轨迹控制,即‘一是一,二是二’。”
在工业领域,有些场景需要定性处理,而有些则需要定量处理。而在非工业市场中,定性场景更为普遍。李亚平认为,这种市场需求为中国机器人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这不仅得益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还受益于图像识别、5G等新兴技术的进步。
李亚平在4月19日举行的2021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论坛暨第七届恰佩克颁奖典礼新闻发布会上发表了上述观点。恰佩克奖由捷克科幻小说家卡雷尔·恰佩克的名字命名,旨在表彰在机器人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企业和个人。今年的活动将于5月26日至29日在安徽芜湖举行,共收到603份申报材料,最终171家企业成功入围。
李亚平认为,此次论坛的召开具有里程碑意义。“我们需要在特定的时间节点重新规划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他指出,无论是科技变革还是产业变革,机器人都正迎来巨大的变化。
恰佩克奖的发起人、中国机器人网CEO赵勇也强调,当前中国制造业正在经历转型升级,中国机器人产业也面临重大变革。为此,本届论坛设置了五个主题论坛,包括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移动机器人智能物流、机器人产业人才发展以及机器人投资。
赵勇提到,中国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生产和消费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依然强劲。然而,工业机器人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与此同时,随着协作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不断扩展,它们在家用、新零售、教育、医疗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协作机器人标志着机器人从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的关键一步,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此外,机器人产业人才发展论坛和机器人投资主题论坛分别关注了机器人产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以及资本与产业之间的关系。
本文内容经「本来」原创认证,作者经济观察报,访问yuanben.io查询【5UDLM9FX】获取授权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