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第七届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山东赛区)复赛在山东省科技馆顺利结束。此次大赛由中国科协主办,中国科技馆和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承办,山东赛区则由山东省科技馆、山东省人工智能学会和山东省科技场馆协会具体负责。
本次比赛围绕“智能、安全、环保”三大主题展开,重点关注前沿科学技术和科学教育理念的应用与普及,全面考察青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的能力。比赛设有四个项目五个组别,分别是:智能控制(大学组)、智能控制(中学组)、未来教育(大学组)、生物环境(大学组)和风能应用(中学组)。其中,智能控制和未来教育项目更加注重引导青年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电子信息等前沿科技,鼓励他们开发科技创新作品、科技馆展品和文创产品;生物环境和风能应用项目主要考察青年对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以及科技操作能力。
来自乳山市第一中学的高一学生耿搏临和姚悦昕设计了一款智能感知、人机交互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具备饮酒驾驶提醒、液化气泄漏提醒和语音控制家电等功能,专门针对空巢老人设计。
自2020年12月启动以来,全省30多所大学和120多所中学的4000多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比赛。经过初赛评审,共有50支队伍脱颖而出,争夺全国总决赛的名额。最终,大赛评选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6名,优秀奖18名。
此次比赛为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资源共享、交流互鉴的平台,有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动力,带动更多青年参与科普实践活动,投身科普创作和科技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据悉,聊城大学的《喜迎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项目、济南市历城第二中学的创新车厢设计、威海市文登区宋村中学的追风飞翔小车、山东中医药大学的“银”针度人-微缩银针人体针灸数字孪生系统以及山东科技大学的节水式智能化高脚杯清洗设备五支队伍将代表山东赛区参加全国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