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肿瘤医院,全球最先进的第四代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正在辅助普外科副主任庄競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术”。这标志着河南省肿瘤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年正式启动。
4月26日,河南省肿瘤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年启动仪式在河南省肿瘤医院举行,来自全省26家医院的外科同行参加了此次活动。河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建功在会上表示,未来一年内将举行一系列活动,包括“达芬奇中国行”试驾、机器人手术里程碑纪念、手术机器人肿瘤专科培训和智能手术科普等。他表示,手术年的启动不仅意味着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将在医院全面投入使用,也标志着河南省肿瘤诊疗迈入了超精准微创时代。
那么,机器人是如何进行手术的呢?在手术过程中,普外科副主任庄競坐在控制台前,通过裸眼3D显示屏观察手术区域,并利用操作手柄向机械臂发送指令。机械臂会根据指令在距离5米远的手术台上进行精准操作。医生的脚踩着三个控制踏板,控制机械臂的动作,使其在复杂的腹腔内进行精确的切割、缝合等操作。经过几个小时的努力,手术顺利完成。
据庄競介绍,达芬奇机器人具备三大核心优势:
精细操作:达芬奇机器人结合了人手的灵活性和腹腔镜系统的微创优势,克服了传统腹腔镜手术中的“长筷效应”。其三维高清视野能够放大10倍至15倍,使得手术缝合更加精准,有助于保护患者的神经和血管,加快术后恢复。
消除震颤:机器人能够消除外科医生手部的微小震颤,提高手术的精确度。这不仅减少了手术时间,还能减轻医生的疲劳,使医生更加专注,从而提高手术效果。
减少损伤:达芬奇系统能够在较小的创伤下完成复杂的手术。它减少了患者的术后疼痛,缩短了住院时间。不过,这种微创手术更适合早期和中期的患者,而不适合所有类型的手术。
“决定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还是医生。”河南省肿瘤医院外一医学部主任、外科发展中心主任何朝宏强调,“虽然达芬奇机器人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持,但医生仍然是手术过程中的核心。机器人不会自主行动,医生需要通过操作系统控制每一个步骤。例如,机械臂没有力回馈功能,医生必须依靠经验来判断切割力度。”
为了确保手术质量,一名成熟的外科医生需要接受严格的培训,并通过专门的考核才能获得机器人手术资质。这些培训包括开放性手术和腹腔镜手术的经验积累,以及专门的理论和实践考核。目前,河南省肿瘤医院已经能够使用达芬奇机器人进行胃、结肠、直肠、前列腺、肾、膀胱、子宫、卵巢、食管、肺、甲状腺等12个病种的35种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