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协作机器人凭借其能够与人类协同工作、无需隔离、高灵敏度、高精确度和高安全性的特点,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销量迅速增长。GGII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达到2.55万台,市场规模为44.1亿元。从2014年到2019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为50%,预计到2023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销量将达到8万台,市场规模将接近120亿元。其中,中国市场表现尤为亮眼,预计销量将达到2.65万台,市场规模将突破27.1亿元。
36氪曾报道过一批协作机器人厂商,如艾利特、节卡和遨博。最近,36氪又采访了一家名为“法奥机器人”的公司。这家公司已经实现了包括谐波减速器、电机和控制器在内的所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并成功实现量产,获得了业内领先企业的认可。
法奥机器人CEO姚庭表示:“法奥拥有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能力,这使得我们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升机器人性能,为客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价格。”
在产品方面,法奥机器人推出了三款不同负载的六关节协作机器人,分别为3公斤、5公斤和10公斤。这些机器人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减速机、电机、编码器和驱动控制都集成在一起,便于快速拆装。操作方面,法奥机器人采用了零力示教和实时动力学扭矩监控技术,有效降低了调试时间和学习成本。应用方面,法奥机器人可以满足3C、物流、制造、汽车、医疗等多个行业的焊接、涂胶、喷涂、搬运和打螺丝等需求。
姚庭还提到,法奥机器人的产品不仅适用于工业领域,还可以应用于教育领域,特别是针对机器人操作的实际教学。法奥机器人可以作为高校、职业学校和工厂进行协作机器人教学和培训的示范工具。
除了硬件,法奥机器人的软件系统集成了多种控制算法,包括视觉智能、实时动力学和高速扩展轴同步等,并且整个控制系统开放度很高,可以兼容多种应用和外设。
“开放性是我们一直坚持的方向。我们希望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推动协作机器人市场的普及。同时,通过开放的软件系统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共同拓展市场。”姚庭表示。
在姚庭看来,协作机器人市场需要一个像“小米”这样的品牌。虽然协作机器人在工业等领域的应用已经趋于成熟,但较高的价格仍然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因素。“当产品既能满足业务需求,价格又足够低时,我们就能获得更多订单,吸引更多合作伙伴,开发更多细分应用场景,最终形成一个协作机器人的生态系统。”
以法奥机器人在焊接领域的典型客户为例,平均每台设备可以替代两个人,平均投资回报周期仅为2.48个月。商业模式方面,法奥机器人主要面向集成商和渠道商提供软硬件产品,而不是直接面向终端客户。
由于需要在开放环境中与人协作,力反馈成为协作机器人区别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关键特性之一。法奥机器人通过高速总线和自主设计的低反向力矩电机,结合电流学习观测器,实现了高精度的力/扭矩反馈,提升了操作的敏感度和控制精度。此外,法奥机器人在拖动示教和意外碰撞停止功能方面也获得了行业头部客户的高度评价。
团队方面,法奥机器人的创始人姚庭和联合创始人巩相峰均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研究所,拥有丰富的海外机器人研发和商业化经验。核心团队在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研发方面积累了十余年的经验。
未来,法奥机器人计划进一步迭代产品,优化功能并降低成本。同时,公司将继续丰富标准化行业配件和解决方案,并扩大合作伙伴网络,深耕3C、医疗、教育、汽车和物流等领域。目前,法奥机器人正在进行新一轮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