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研发“最弱小脑”智能机器人,亮相世界大会,引发《人民日报》关注!
作者头像
  • 2021-05-28 11:26:57 3

5月20日,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此次大会由天津市人民政府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联合举办。本届大会的主题是“智能新时代:赋能新发展、智构新格局”,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实现了“百网同播,千人同屏,亿人同观”。

在众多活动中,智能科技展无疑是亮点之一。智能科技展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设有六大展区。线下展览和智能体验部分位于天津梅江会展中心,总面积约为4.8万平方米,共有226家企业和机构参与,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超算中心、天津大学等24家高校和研究机构,以及华为、腾讯、中国电子、中车、阿里巴巴、浪潮、科大讯飞等45家世界500强和国内500强企业,还有大疆、深之蓝等独角兽企业,滴滴、360、云账户、天津港等本地代表性企业,以及特斯拉、松下等外资企业。

天津大学在这次展览中展示了12项智能科技展品,如“双体车蛇复合变结构机器人”、“选集成-分布式脑机智能交互核心部件与转化应用平台”、“智能垃圾分类引导系统”、“建筑热环境智能预测控制系统”、“楼宇机器人”、“真实复杂环境中的文物本体微变智能监测系统”等。这些展品涵盖了计算机、软件、自动化、控制、建筑、环境、电气、生物医学工程等多个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广泛应用于电力、医疗、物流、环保等领域。

5月21日,天津大学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发布了“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被称为“最强大脑”的智能机器人,可以成为中国数万公里交通隧道的安全守护者。这一成果也引起了《人民日报》的关注和报道。

天津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有着悠久的研究历史,其在智能机器人、智能电网、无人驾驶汽车、脑机交互等方面的研究与世界同步。同时,该校在认知计算、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语音信号处理、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核心理论方面积累了大量成果。这与天津市积极拥抱智能新时代、推动智能经济发展的理念高度一致,为天津大学的人工智能规划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自2017年起,天津在全国率先举起智能科技产业的大旗,连续举办了四届世界智能大会。自首届大会以来,天津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创新氛围,正在成为一座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科技城市。作为一所拥有雄厚师资力量、鲜明学科特色、高水平教育和科研实力的高等学府,天津大学未来将继续深化人工智能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为传统优势学科注入新活力,持续推动学科创新与发展,为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贡献天大的力量。

欢迎关注“天津大学招生办”头条号!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天津大学人民日报小脑机器人亮相研发引发大会关注智能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