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于5月21日在第五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发布了一款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基于区块链技术开发,拥有先进的监测功能,可以有效保障交通隧道的安全。
当前,中国的隧道总里程位居全球首位。隧道作为客货运输的重要通道,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然而,隧道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面临混凝土衬砌开裂、破损等隐患,也可能因为火情、照明不足和路面积水等因素导致事故发生。因此,对隧道进行频繁且高效的巡检变得尤为重要。
天津大学的大跨空间结构研究中心开发的这款新型隧道智能巡检机器人具备强大的监测能力。该机器人由执行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和运维系统四个部分构成。它配备了高清红外相机和多种类型的传感器,利用激光扫描和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能够实时采集并分析数据,实现对隧道结构、外部环境、工作设备及交通运营状况的全面监测。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针对隧道巡检系统复杂且多方参与的情况,天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机器人研发中。这一技术使得巡检数据能够在甲方、乙方和监督方之间实现无障碍共享和高效协作。相关研究成果已在2020年和2021年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并获得了多项国际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据天津大学研发团队负责人徐杰介绍,这款智能机器人已经在天津莲花岭隧道进行了调试测试。测试表明,机器人可以持续、实时、全面地收集隧道信息,及时发现并诊断潜在问题,评估风险,甚至在紧急事件发生时迅速提供救援支持。这些功能为隧道的维护、养护及管理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