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水下机器人助力南水北调工程安全检测
作者头像
  • 2021-06-06 13:39:21 10

特写:水下机器人助力南水北调工程的安全监测

在南水北调中线滹沱河倒虹吸下游渠段,一台重达100公斤、拖着黄色缆绳的方形设备缓缓潜入水底。岸边停靠着一辆作业车,上面架设着3块电子屏幕,实时显示水下图像。这是记者近期目睹的一幕,展示了水下机器人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的应用。

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设管理局河北分局石家庄管理处副处长曹铭泽表示,这款看似不起眼的水下机器人,是国内较为先进的水下检测设备之一,专为南水北调工程设计,用于快速检查和发现水下缺陷。

尽管南水北调干渠的水流看似平静,实际上却非常湍急。即便是游泳高手也难以控制身体不被冲走。因此,中线建管局的技术人员研发了三种适用于不同运行工况的通用水下机器人,用于实时监测主干渠的安全。

水下机器人操作员王利宁介绍,在滹沱河段工作的水下机器人,能够在流速高达1米/秒的情况下工作,检测精度可达毫米级。除了常规任务如衬砌板检测外,该机器人还能执行复杂的水下修复、清理和采样等工作。操作员通过遥控器,可以操控机器人进行跟踪和检查。

记者观察到,这个装备了7个高清摄像头的水下机器人悬浮在渠道底部,通过左前、右前、下方和后方4个摄像头,从不同角度对工程结构进行观察和拍照,实时传输水下画面和水温等检测数据。它的头部安装了一个侧扫声呐,类似于医院的B超影像,可以检测衬砌板的异常情况,并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或杂物。

此外,机器人还配备了一个多功能机械臂,可以进行抓取、局部清理和取样等操作。

如果要进行全面检测,需要将缆绳放下约340米,整个过程大约需要3小时。进入汛期后,干渠每天都要进行检查,上午和下午各放一次机器人,以便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

南水北调中线建管局稽察大队副主任徐合忠表示,自南水北调通水以来,该工程已发挥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中线水源已成为沿线城市和居民的主要供水来源。在此过程中,水下机器人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监测水下工程和水生生物的附着情况,还有效保障了工程和水质的安全,成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半小时后,王利宁笑着宣布:“本次‘体检’顺利完成!这段渠道的衬砌板没有发现异常现象。”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南水北调安全检测水下助力特写机器人工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