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色的机器人正有序地将零件组装在一起,无声地运送材料和成品,无需人工监督。在这条生产线上,已经看不到工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机器人和掌握数字技术的技术人员及工程师。他们可以随时监控机器人的运行情况。这是美的公司在广东佛山运营的一家现代化微波炉制造厂的真实写照。
据《南华早报》报道,美的工厂的厂长徐念恩表示,现在只需要四个人就能完成过去需要十六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在过去六年中,该公司投入四十亿元人民币进行改造,效率提升了百分之六十二,同时减少了五万名员工。
当前,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正在快速实现数字化,美的工厂只是众多工厂中的一个例子,这也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自动化和机器将在生产过程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每个人都需要适应这种变化。
然而,这也带来了挑战。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过去十年间,中国人口增长了百分之五点三八,达到十四亿一千多万,这是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最低的人口增长率。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王晓松指出,劳动人口的比例可能会逐渐下降。美的信息技术总监周晓玲也提到,年轻人对工厂工作的兴趣正在减弱。据统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从2010年的8.93%上升到2020年的15.5%,这一比例远超许多发展中国家。这意味着人工智能可以在未来承担更多重复性的体力劳动。
周晓玲表示,借助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推动,美的计划在未来三年内用机器人取代一线工人中的30%。
过去十年,中国逐步从一个低成本、低技能劳动力国家转变为一个生产高附加值智能产品的中心,从简单的塑料玩具到智能手机,中国的产品种类繁多。
这一转变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各级政府通过提供补贴、低息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方式为企业提供财务援助。根据国金证券的数据,中国政府为机器人行业提供了大量的补贴,占其净利润的约20%。
自2013年起,中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美的公司就是其中的佼佼者,2017年它以51亿美元收购了德国机器人制造商库卡。
针对人口普查结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徐绍元表示,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和人口老龄化不太可能对中国的产业造成严重影响,因为技术进步的速度可能会超过人口变化的速度。
周晓玲表示,面对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的广泛应用,许多工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否则将面临被淘汰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