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他们创办的公司有的已成为独角兽,有的刚刚起步,有的已经家喻户晓,有的则一直默默耕耘,有的则正逐渐崭露头角。但他们都代表着中国新经济的活力,是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众多行业的创业者们汇聚在一起,引领着时代的变革。
《科创板日报》“连线创始人/CEO”栏目主要关注创新创业型企业,通过对企业创始人/CEO的访谈,让更多成长中的创业公司进入公众和市场的视野,并揭示最新的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
《科创板日报》(北京,记者 郭辉)报道,从2016年7月在知乎上发布关于机器人运动闭环控制问题的回答,到2019年停止更新,邵天兰在知乎上积累了47个回答、4篇专业文章和160分钟的Live讲座,吸引了超过1.1万名高质量粉丝。
这段时间是邵天兰在知乎上最活跃的时期,也是他所称的公司“初创时期”。2016年,邵天兰和他的两位清华校友——付翱、丁有爽共同创立了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很快获得了启明创投、华创资本、德联资本和英特尔投资等知名投资机构的认可。
然而,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展,邵天兰逐渐减少了在线分享的时间。随后一年内,公司又相继获得了红杉资本、源码资本和美团的投资,成为“全球AI+工业机器人领域融资最高的公司之一”。
国内市场分散,部分技术实现国产替代
梅卡曼德的主要产品是“工业级3D+AI产品”,包括工业级3D相机、图形化机器视觉软件和机器人智能编程环境。邵天兰在接受《科创板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软件和算法是机器人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业机械臂目前已经相当成熟,机器人公司无需自行生产。我们的产品专注于感知、传感和决策,3D和AI与工业机器人的结合是当前的主要发展方向。”
机器视觉行业正在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2015年至2019年间,中国机器视觉产业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5.01%。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97亿元。
机器视觉领域不乏知名企业,如基恩士、康耐视等国外品牌,以及国内的奥普特、天准科技等。然而,国内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分散,仍以中小企业为主。
国内从事机器视觉业务的企业主要分为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软件及AI服务商和视觉系统及解决方案集成商。梅卡曼德的产品涵盖了这些领域,并且拥有自主研发的能力,特别是在光学设计和算法重建方面。
据了解,机器视觉领域的核心零部件——镜头和相机模块,国产品牌在价格和规模化生产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已经实现了部分国产替代。梅卡曼德的工业级3D+AI产品价格约为日本和欧美同类产品的50%。
几个季度后可实现盈利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国内涉及机器视觉相关产业的企业超过4000家,但大多数企业的营收规模较小,只有少数企业能够达到亿元以上。对于梅卡曼德的营收状况和未来盈利前景,邵天兰透露,2021年的订单量可能达到去年的三倍,公司已交付100多个项目,交付量高于国内同行竞争对手。预计年内将完成超过2000台工业级3D+AI产品的交付。
今年4月,公司在昌平区的自有工厂投产后,新增订单带来的产能压力得到了缓解。邵天兰表示,公司预计在几个季度后实现盈利。
从市场份额来看,2019年基恩士和康耐视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分别为27%和6%,位居前两名。国产机器视觉龙头企业奥普特的市场份额约为4%。邵天兰表示,在3D+AI细分领域,梅卡曼德的市场份额超过50%。“传统企业在工业机器人视觉领域缺乏3D视觉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因此原有市场并没有太多竞争对手。”邵天兰说,“我们进入了一个应用了新技术的新市场。”
邵天兰认为,发现并抓住这个市场,采取差异化策略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先进的算法和技术必然会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市场需求多样,邵天兰表示,创业至今他已经走访过超过100家工厂,每家的需求都不尽相同,需要团队不断调研沟通。“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很多新的需求趋势,但公司的主要客户还是工业用户。”邵天兰表示,“公司的发展方向将主要依据市场需求反馈来决定,而不是自上而下的规划。”
上市只是公司阶段性规划
机器视觉是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企业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以保持竞争力。从奥普特科创板IPO后的资金使用情况来看,其共计将14亿元投入到研发中心建设、营销中心建设和流动资金补充中。
梅卡曼德在获得美团领投的C轮融资后,立即在昌平区的自有工厂投产主营产品,并表示将利用这笔资金提升产品和服务能力。
当被问及是否有新一轮融资计划以及未来是否有意愿登陆科创板时,邵天兰表示,公司目前资金状况良好,主要精力放在服务好客户上,暂时没有明确的融资计划。
“对于一家有长远发展规划的企业来说,上市只是阶段性目标,或是新一轮增长的起点。就目前国家政策和科技创新环境而言,梅卡曼德作为智能制造企业,登陆科创板无疑是最佳选择。”邵天兰说,“目前股东对公司更多的是长期价值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