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72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因突发左侧肢体无力和言语不清被紧急送医。经初步评估,患者血压高达165/95毫米汞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为11分(正常为15分),瞳孔对光反应迟缓,左侧肢体肌力仅为2级(正常为5级)。因此,医生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脑出血,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在这一背景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神经外科团队于6月17日利用“睿米”平面定向神经外科机器人,在5G远程指挥中心的支持下,远程操控位于丽水市松阳县的分院手术室内的设备,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5G远程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脑内血肿清除手术。
“相较于传统手术方式,这种远程手术方式创伤更小,风险更低,避免了对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害。”陈高教授解释道,“通过5G网络和红云视界远程操控系统,手术现场的画面及机器人软件系统的界面能够实时传输到浙大二院的远程指挥中心,医生可以随时观察手术动态并与当地医生实时互动,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在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出血或其他并发症,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复查显示血肿已被清除,患者恢复情况良好。“神经外科手术历来具有较高的难度,特别是血肿清除术,对精确度要求极高。此次借助5G远程神经外科机器人辅助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证明了5G网络高带宽、低延迟的优势,也标志着我们在应对远程手术挑战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次手术的成功离不开5G网络的高效支持。它使医生能够实时共享患者图像信息,指导手术进程,并通过视频监控来指导当地医院的手术操作。”陈高教授补充道,“此外,5G数字化神经外科手术室的构建,使医生可以通过三维模型精确定位血肿位置,并利用可360度自由旋转的六轴机械臂进行精准定位,手术精度达到了0.5毫米,显著提升了诊断和手术的质量。”
“随着5G网络的普及及其与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未来医疗领域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5G的高带宽、低延迟、广连接特性,将推动移动医疗模式深入各种诊疗场景,为数字医学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并将远程医疗服务扩展到更广阔的区域。”陈高教授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