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全球最顶尖外科机器人专家,青大附院远程手术团队向世界分享5G远程机器人手术阅历
作者头像
  • 袁小玲
  • 2021-06-30 20:21:52 6

6月23日上午10点,一场备受瞩目的国际学术会议在线上于美国芝加哥举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院长董蒨和副院长牛海涛等专家通过线上平台,与全球顶尖的医学科技中心——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外科手术创新和培训实验室进行了连线。他们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外科专家分享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在5G远程机器人腹腔镜手术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位于芝加哥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外科手术创新和培训实验室,是全球最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培训基地之一,负责国际前沿临床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和外科人才的培训。此次受邀在这一顶级科技平台上展示手术经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在5G远程机器人手术领域的认可。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国际社会通过实际案例和交流,普遍认为中国的5G远程机器人手术不仅具备完善的网络技术支持,还在科研、教育和临床应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交流环节中,牛海涛教授指出,远程医疗已成为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面对当前国内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大以及全球疫情严峻的现实情况,推广5G远程机器人手术显得尤为重要。

作为国内较早开展5G远程机器人腹腔镜手术的医院之一,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在牛海涛教授团队的努力下,进行了多次尝试。2019年6月,团队利用国产“妙手”机器人进行了多次远程动物手术实验,成功实施了左肾切除术。2020年9月,他们完成了世界上首例5G超远程自主原研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2021年2月底开始,牛海涛团队陆续为44名泌尿肿瘤患者进行了远程机器人手术,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覆盖,探索出“中国模式”。2021年5月,他们首次尝试使用创新网络技术,在“中国品牌日”展示了新型网络机器人远程腹腔镜手术。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5G远程机器人手术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回顾整个发展历程,牛海涛教授表示,在各种尝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挑战。高流畅、低延迟的网络连接对于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在移动和联通的支持下,网络延迟从最初的254毫秒降低到了180毫秒,这大大提高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团队的不懈努力使得手术时间缩短到了不到一个小时,甚至比传统的腹腔镜手术更为高效。

目前,远程手术中主从操作端医生资质缺乏统一标准,远程手术医生培训和考核也未形成统一规范。针对这些问题,牛海涛教授团队制定了一系列行业标准,包括5G远程手术医生资格、网络服务质量和手术机器人设备的总体要求,以及网络质量监测方法和医疗网络故障判定标准等。这些标准的出台有助于推动远程手术的国际化进程,未来还可能扩展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

牛海涛教授介绍,远程机器人手术的基本构成要素已经明确,包括主刀医生、有经验的助手、网络保障人员和机器故障排除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团队总结了远程机器人手术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的区别。由于基层医院的条件和医生的技术水平有限,远程机器人手术采取了循序渐进的策略,首先解决较为简单的无血管区域问题,然后再处理复杂的血管区域,并在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足够的张力,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损伤或出血,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可控因素。

展望未来,牛海涛教授表示,远程医疗的“中国模式”将持续发展。世界临床机器人外科协会主席兼培训中心主任Pier Cristoforo Giulianotti高度评价了中国在5G远程机器人手术方面的成就。针对远程手术中遇到的问题,牛海涛教授提到,“妙手”机器人在实际操作中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团队计划继续优化远程手术模式,进一步提升设备性能和手术流程。同时,他们将利用5G网络技术扩大远程手术的应用范围,研究如何降低手术延迟时间,提高手术安全性,并推动远程手术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此外,团队还将加强与国际同行的交流合作,积累更多国际合作经验,共同推动远程手术的快速发展。

    本文来源:图灵汇
责任编辑: : 袁小玲
声明:本文系图灵汇原创稿件,版权属图灵汇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已经协议授权的媒体下载使用时须注明"稿件来源:图灵汇",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分享
机器人远程青大手术附院阅历顶尖外科对话团队
    下一篇